第36章 出利好(3/4)

要了解大佬的内心,不要看他在大会上夸了谁,而要看他在小会上骂了谁。

去年年初,在一场小规模媒体夜宴上,总军把“蔚小理”怼得体无完肤:

“xxx懂个屁……出身产品经理的李想与学社会学的李斌都不懂技术,而何小鹏只懂软件。”

“*牌在转型之后卖得不好,只是因为搞营销,整概念的能力不如蔚小理。”

“*牌不缺产品和技术,走phev品类的路子也是对的。下一步关键是要把营销搞上去,营销的短板补足了,*牌跟蔚小理平起平坐只是时间问题。”

……

言语之中尽是傲慢与偏见。显然,总军对“造车新势力”的认知出现了很大的偏差。

首先,总军只看到了李想、李斌和何小鹏进入造车界之前的劣势和短板,而忽略了三人的进步和成长。

李斌虽然在北大主修的是人文社科,但实际上他一直很重视技术研发。早在2017年,他就挖到了汽车圈鼎鼎有名的“技术大拿”沈峰。沈峰本硕毕业于复旦大学,在美国拿到了机械工程博士,做过polesta

全球cto。

何小鹏虽然是搞计算机和软件出身的,但很早就认识到了硬件的重要性。创立小鹏汽车之前他就建议阿里巴巴布局新能源车,将软硬件耦合起来。小鹏汽车的联合创始人夏珩,就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专业,是妥妥的硬件大佬。

李想、李斌和何小鹏都有自治之明,虽然做不了技术全才,但可以让各个技术方向的专家为自己所用,从而实现“全栈自研”。

这样的谋略,颇有刘邦的风范。

其次,总军只看到了“蔚小理”的营销能力,而忽略了它们的科技力与产品力。

蔚来、小鹏和理想是公认的科技公司,它们的产品凝聚了比**更先进的技术成果,搭载了比**更高端的智能设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