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8章 澶渊之盟2幸澶州(1/1)

小小天雄军竟然成了辽军的主攻目标,消息传来,举城惶恐。主帅王钦若召集诸将,商讨守城之策。

按照惯例,诸位将领应通过抓阄来决定谁负责哪个城门。

孙全照说道:“我是将门虎子,我不抓阄。你们随便挑,把没人愿意去的、最危险的那个给我就行了。”

大家也不客气,挑来挑去,北城门没人愿意去,因为辽军从北面来。孙全照“哈哈”大笑,“我来北门。”

主帅王钦若也不甘示弱,他选了南门,距北门最远的防守点。

孙全照说这可不行,南北相距二十里,您是主帅,需要号令全城,信息传递太慢,不利指挥,您必须稳居正中。

王钦若从之。

孙全照抵达北门之后,就命人打开城门、放下吊桥,这种态势足以给辽军带去极大的心灵震撼和精神压迫,这是防守方极度自信的表现。

孙全照不是致敬空城计,他是真有把握,他有大杀招——弩兵团。孙全照早就训练了一批优秀的弩手,装备着精良的劲弩,射程远、威力大、精准高,据说可以洞穿重型铠甲,连人带马一箭穿心。

然而辽军却没有攻击北门,而是全力进攻东门。在遭遇顽强抵抗后,辽军撤退,转攻临近的故城,却在当天晚上悄悄折返,埋伏在城南狄相庙,然后大张旗鼓地进攻南面的德清军。

王钦若中计,率军支援德清军,然后遭伏击,被切断后路,进退两难。

孙全照审时度势,请示王钦若,说这些精锐是天雄军的全部灵魂,且北门已经没有了防守的必要,请让我率部救援。

随后,孙全照率部投入战斗,经过一番惨烈的厮杀,终于击退辽军,但天雄军损失颇为惨重,生还者仅有30%左右。

用现代西方军事观点来看,战斗减员达到30%就必须撤退,如果达到50%,那就意味着几乎全部的建制都被打残,彻底失去战斗力。而此战之后,天雄军减员近70%,可以说已经崩溃,仅与全军覆没一步之遥。

气急败坏的萧太后随即放弃天雄军,全力进攻德清军,并最终将其攻克,包括总指挥胡旦父子在内的十四位宋将壮烈殉国。

就比如宋真宗赵恒同志,总在“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和“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之间游移不定。

在决定驾幸澶州后,真宗先是钦点了一众精兵悍将环绕四周,为亲征大秀保驾护航,又传唤抗辽总指挥王超来行宫报道,真宗要当面向他了解前方情况。然而时间过去了一个多月,王超那边音信全无,此时却又传来天雄军战损超70%、南面德清军被攻克等负面消息。

真宗内心的恐惧油然而生,还去澶州吗?要不就算了吧,京师还有好些事儿呢……怎么办?好办,开会,听听群众们的呼声。

于是,嗅觉灵敏的“跑跑派”满血满uff原地复活,不仅主张取消驾幸澶州,还旧议重提,建议真宗迁都昇州,以避敌锋芒。

“既然大家的意见高度统一,那朕就……寇凖呢?”

如果“跑跑派”只是建议真宗回汴州,说不定真宗当场就能下诏班师,但“跑跑派”用力过猛,重提迁都、巡幸江南,这反而让真宗不敢定夺。都城,国之根本,真宗还没糊涂到视迁都为儿戏的地步,这才想起来要再找寇凖商量一下。

寇凖听说真宗紧急召见自己,有要事相商,心中已经猜了个大概,心说懒驴上磨屎尿多,指不定听了几句奸臣谗言,又产生了动摇。遂急趋行宫,就在他走到门口的时候,偷耳听得贴身太监对真宗说“陛下赶紧回京师吧,谁知道群臣安的什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