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手抄、雕版与活字(3/4)

从工序上来看,活字印刷,每次都需先排版、校对,印好之后,需要将活字归位,看似简单,没什么成本,但是,排版、校对是需要识字的人来干的。

都识字了,谁不希望考科举,会来书坊打工?

就算科举不中,那不是还有书院、私塾,文人都有骨气,怎么滴也不愿意做没品的匠人。

仅招人这一项,便是问题。

招来之后,工钱还不能少,否则人家也是会罢工的……

可雕版印刷就不一样了。

雕版匠人不需要识字,只需要雕刻便可以。

而且一块雕版应用寿命很长,多达三万余次,印刷之后,洗洗风干,下次可以直接拿来用,既不用排版,也不需要二次校对。

一次付费,保用终身。

甚至在历史上出现过“三朝递修板(本)”,一个雕版,由宋延续至元,又延续至明,数百年都在用。

当然,次数多了,印刷效果如何,就不得而知。

如此一对比,你就会发现,虽然雕版耗时耗力,但无论是从综合成本、效率,还是从成品质量来看,都明显优越于活字印刷。

这也是明清时期,雕版印刷长盛不衰的原因。

纵然明代中期出现了铜活字,也因其成本高昂,范围有限,无法发挥更大的作用。

朱允炆接过掌司送来的雕版,轻轻抚摸过,问道:“这是什么木料?”

“回皇上,这是上好的杜梨木,一些雕版,则采取的是枣木。”

“带朕去雕版房看看。”

朱允炆吩咐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