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集 王敦造反(3/3)

王应:不如且去江州,去投叔父王彬。

王含:丞相与你叔父向来不和,如何却欲投他去?

王应:此亦正是我等投奔之因。王彬叔父在从父强盛之时,能与其争较长短,即非常人可及;今见我父子困顿,则亦必有愍恻之心。荆州王舒叔父向来势力,见风使舵,此时岂肯甘冒奇险,收留我父子?

王含:此真乃小儿之见,岂不闻血浓于水?

于是不从王应之议,坚执来投荆州。

王舒闻说王含父子来投,遂遣部将引军迎之,当夜为其父子置酒接风,灌至大醉,令人绑了,沉于江底。既杀王含父子,遂遣使奉表入朝,举荆州军民归顺天子。

与此同时,江州刺史王彬闻报王应兵败,思其父子必来投奔自己,于是在江边密遣水师舟船以待,久等不至,深以为恨而回。

至此王敦各部军皆被朝廷击败,主将或擒或杀,大军四散,王敦之乱遂得平定。

平乱之后,明帝下达诏旨,令天使引军到至江州,从府衙屋内起出王敦尸身,烧其衣冠,摆成长跪之姿戮尸,头颅亦被斩下,送至京师。

王敦首级被传送建康,晋明帝诏令与钱凤、沈充等人首级拴作一处,一同挂在城南朱雀桁上示众。建康士民皆空巷来观,无不称快。

王导则闭门杜客,严禁宗族子弟出入,只令在府中深省,以避嫌疑及百官议论。

其后多日,王敦首级发臭,明帝让其家属收敛。又诏令收捕王敦党羽,但不许牵连琅琊王氏,王彬等亲族悉无所问,王导等人更获加官晋爵。

王敦乱贼子之名,至此便为盖棺定论。王敦之乱虽得平定,东晋国力亦因之大伤。

镜头闪回,补说王敦为人。

贾南风当政之时,石崇聚友于河阳金谷园,以生活奢华见称。其厕所都常有十余名美貌婢女侍奉,并置甲煎粉和沈香汁,客人如厕后皆令更换新衣,方可再次登堂。

大多宾客因在侍婢前脱衣而羞,王敦亦为石崇座中常客,惟其神情自若。

石崇每举宴会,皆令美人行酒,规定若客人饮酒不尽,则杀美人。一次王敦作客,坚持不肯喝酒,石崇连斩三个行酒美人,王敦仍是面不改色。

王敦为驸马都尉,与公主成亲,在府中如厕,见漆箱中盛以干枣,是用以堵塞鼻孔,以防臭味之用。王敦没有见识,以为是果品,顺手抄而食之,竟至全部吃光。

稍倾王敦出厕,婢女端来金澡盘及琉璃碗,分盛清水与澡豆,请驸马净手。王敦却以为是点心干粮,便将澡豆倒进水中,一饮而尽。

婢女无不掩口而笑,后以“澡豆为饭”笑之,谓其未见过世面。

闪回结束。王敦之乱即平,朝中急需大才,明帝下诏,命桓彝为宣城内史。

桓彝奉诏就任,到达宣城,见此地迭经战乱,一派荒芜,大批流亡百姓未归。于是招募流民,呕心沥血,亲民解难;待民境稍缓,又率军民筑城墙七里,乃为宣城有史以来首座城池。宣城百姓大悦,由此十分拥戴此位桓内史。

镜头转换,按下东晋,再说西川。

李雄因奉汉主刘渊羌胡令牌,召集众臣,下达诏令:传我敕旨,与赵汉联手发兵,东西并进,共伐中原。并须效当年武侯治蜀之策,先平南蛮,再出汉中,方保万全。

话音刚落,长史出班:主公此计甚是。臣谓若平南蛮,当先伐越巂。

李雄:越巂太守如今为谁?

长史:乃是李钊。

李雄:李钊早已为我所囚,哪里又来一个李钊?

长史:前因监守疏虞,李钊在其部属相助下得以越狱,从蜀地逃回,宁州刺史王逊复命其为越巂太守。

李雄:如此大事,因何不报?

长史:典狱官惧罪弃职而逃,部属皆不敢报,臣昨日查狱,方才得知。

李雄闻而大怒:李骧、任回何在?

李骧、任回:臣等在!

李雄:命你二人引军五万,再次进攻越巂,务必擒杀李钊,借机彻底平定蛮方。

李骧、任回:臣等遵命!

于是大起三军,离开成都,向南而行。

李钊闻说成都大举来伐,率兵出境抵御,在温水与成汉大军交战。两军相交未经三合,李钊再次战败,于是弃军远逃,自此不知所踪。

李骧即率乘胜之兵渡过泸水,进犯宁州。

宁州刺史王逊闻报大惊,急升坐府衙传令。

字幕:王逊,字邵伯,汉中人,蜀汉大将王平之孙,王训之子。

王逊:姚岳、爨琛何在?

姚岳、爨琛:末将在!

王逊:命你二人带兵出城抵御李骧,可敢前去?

姚岳、爨琛:使君有命,安敢不去!

王逊:既是肯去,前来听计。离此百里地名堂狼,地势险要,极利用兵;你二人可分兵两路,如此如此,必获全胜。

二将领命,遂引军前至堂狼,依计行事。姚岳在正面高阜之处摆开阵式,爨琛自引一支奇兵,自左侧密林处埋伏。

安顿未久,只是鼓角连天,蹄声动地,李骧率军大至。

姚岳:敌军长途奔袭而来,军士疲惫必也。众将官,贼兵立足未稳,我以逸待劳,又仗地势之利,此战必胜。与我擂鼓,引兵突击!

众将领命,于是鼓声大作,万马奔腾,居高临下,直撞入成汉军阵中。汉军出其不意,经此一冲,立时散乱,不复成阵。

姚岳见此,又命吹角。爨琛在林中听到号角之声,引军而出,对汉兵进行侧袭。

成汉军由此一战而败,损兵折将。李骧见不能胜,急命退军,转身北逃。

姚岳引军大举追击,直杀到泸水,将成汉军全部赶过对岸。因谓敌军既然北去,宁州得安;又恐后援不继,因此便不穷追,引军得胜而还。

李骧士卒跳水逃亡,淹死水中者千余之众,狼狈逃回成都。李雄平南之策,就此成空。

姚岳得胜,还报刺史王逊,满谓必得重赏,得意之情尽形于色。

未料王逊闻报,反而勃然大怒:尔等放走了李骧,又不肯追击到底,若非通敌,亦是怠军。劳而无功,废我大计,可恼至甚!与我将众将都关押起来,逐个鞭打责罚。

诸将闻此,个个无语,只得咬牙承受。

打到姚岳之时,王逊见其脸上怀有不平之色,问道:你不服么?

姚岳:末将以少胜多,只未穷追而已,亦是为了保全军伍,未知错在何处?

王逊愈发大怒,骂道:益州天府之国,落于胡虏之手久矣。一日不得光复,某便一日寝食难安。今既敌军溃逃,因何不杀奔成都,平复蜀中,乃至泸水便还?

姚岳闻刺史以此责骂,不由大是惊讶,一时无语可答。

王逊见其不语,愈发愤怒异常,竟至怒发冲冠,将冠带冲裂,倒地而亡。

画外音:蜀后主刘禅降晋之时,王逊当时幼小,祖父王平已死十余年,便随父亲王训举家迁往洛阳。及王逊长大成人,历任至上洛太守。任职期满,将家中牛马在郡中所生犊驹皆交官署,谓在郡中所生,非属私产。廉则廉矣,但其刚烈执拗之性,于此可见一斑。其后虽然身为晋臣,但时刻不忘兴复蜀汉,其志之坚又实令人可赞可佩。

镜头闪回,补叙王逊经历。

西晋光熙元年,宁州刺史李毅病死,城中官民皆奉其女李秀为主,行刺史职事。李秀力挽狂澜,大破五零羌乱,复守关七年,成为千古巾帼英雄。

李秀死后,百姓若丧考妣,相与立庙,四时致祭。

永嘉四年,宁州治中毛孟到京上表:宁州刺史亡故,百姓亲人死去,闭于围城之中,望朝廷之救,如望云霁。臣不辞万里远来京城诉说哀情,望朝廷恩赐悯救。

朝廷览奏哀怜,遂以毛孟为使持节,诏命王逊为南夷校尉、宁州刺史,令从郡中赴任。

王逊奉诏与毛孟动身,路遇盗贼,年余方才到任。

此时宁州无主,外被李雄威胁,内遭部族叛乱,官员四散,昔日繁邑几变废墟。

王逊到任,立命斩除荒草,纠正邪恶,收聚离散,专断刑罚,征服西南边远之地。又行严刑竣法,诛杀不遵法令豪门大族数十家。于是远近震服,威名流传。

画外音:晋王司马睿登位,累加王逊为散骑常侍、安南将军、假节,校尉、刺史职务照旧,赐爵褒中县公。在李雄成汉独霸汉川之后二十年间,宁州之地能复为晋室所有,前有李毅父女,后皆王逊之功。只是王逊气性忒大,只因一战得胜,未及克复成都,竟至暴怒裂冠而死。王逊既死,晋明帝诏赐谥号为壮,并令其子王坚为宁州刺史。(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