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集庆父之乱(2/2)

答里呵一时愣住,便问黄花:卿不是已将齐兵引入旱海耶?此处又何来齐军!

黄花奏道:此必是燕侯冒充齐军,虚张声势,待某去看!

急忙援兵贯甲而出,驱率军民,登城守望。未料刚刚登城,城中四五处火起,虎儿斑率其数十名部下已至南门,将城门砍开,放竖貂军马入来。

黄花在火光中陡见虎儿斑,惊叫道:齐兵怎生走出迷谷?必有神人相助!

知事不济,急下城回至王宫,扶保答里呵上马。因闻说北门无兵,乃纵马出离北门,一路招集部众狂奔。行出二十余里,回头见无敌兵追来,这才勒马,放缓脚步。

便在此时,忽听喊杀声起,又见火把陡盛,左前方一支军到,正是王子成父。

众军大喊:休要走了答里呵!

孤竹国君臣大骇,急向右首逃奔,又见火光如龙,迎面杀至,却是齐上大夫隰朋。

隰朋大喝:杀死黄花,为令支国主报仇!

答里呵与黄花正要回马,背后鼓声如......

第24集庆父之乱

雷,又有三路军马杀到,却是开方、竖貂、虎儿斑夺得无棣城池,亦各统兵追来。当下五路兵马将孤竹国君臣裹住,密不透风。黄花左冲右突不出,力尽被杀;答里呵为王子成父所获,兀律古死于乱兵之中。

战至天明,孤竹国全军尽没,半数被杀,余者皆降。五位上将各统本部军马,押解俘虏入城,来见管仲交令。

齐桓公历数答里呵助恶之罪,命斩其首,祭奠高黑亡魂,然后悬于北门。

此时天光大亮,燕庄公闻报齐侯得胜,自团子山率部来会。

齐桓公大聚诸将,对燕庄公说道:寡人赴君之急,跋涉千里,幸而成功,令支、孤竹二国皆都殄灭。北陲僻远,若更立夷种,必然复叛,公宜勉修召公之业,年年贡献于周天子,长为北藩,则所益二国之地,皆为公所有。

燕庄公:此二国皆是贤侯死战得来,在下焉敢凭白坐享其成?万万不可!

燕伯谦让再三,桓公坚执不从,乃不敢辞,只得笑纳。齐桓公又赏无终国助战之功,以小泉山下之田畀之,虎儿斑拜谢,领兵先归。

封赏已罢,齐桓公乃再渡卑耳之溪,凯旋班师,回思令支一路行军之险,不觉后怕。

鲍叔牙闻说大军凯旋,远出葵兹关来迎。

齐桓公抚慰其饷馈不乏之功,复请燕伯设戍葵兹关,遂将齐兵撤回。

燕庄公相送桓公出境,恋恋不舍,不觉送入齐界五十余里,这才醒觉。

齐桓公道:依周天子旧制,诸侯相送,不出境外。今燕伯越境相送,寡人不可无礼。今可与君相约,便以贤侯所踏足齐土五十里,就此割让燕国所有。

燕伯大惊,苦苦推辞。齐桓公再次不允,燕庄公只得受地而还,其后便在与齐桓公分手之处筑城,名曰燕留,意谓留存齐侯之德于燕国。#.....

第24集庆父之乱

r#燕国自此往西北增地五百里,又向东增地五十余里,便为北方大国。诸侯因齐桓公救燕,又不贪其地,皆都交口称赞,莫不畏威感德。桓公还至济水,鲁庄公迎劳于水次,设飨称贺。桓公以庄公亲厚,特分二戎卤获之半,以赠鲁国。

鲁庄公因未出兵随征,深感不劳而获,过意不去,但又不敢坚辞齐桓公之赐。因知管仲采邑小谷,是在鲁国界首,于是大发丁夫为其筑城,以此取悦齐桓公。

画外音:齐桓公此次远征山戎、孤竹,其对华夏文明及炎黄民族贡献之巨,绝非一场战役,平灭二国如此简单,实是造就华夏文明存亡延续之功。须知自春秋初年以来,周边蛮、夷、戎、狄各族,皆已纷纷兴起,渐渐壮大,且都虎视眈眈,欲侵中国。华夏民族其实已到危险时刻,而周天子及诸侯皆都懵然不觉。只有齐桓公及管仲明察时局,并抢先动手,止住一场巨大民族灾难。其实周边少数民族,也是与华夏同源,只不过未曾遵从周礼而已。

便在东周之初,蛮夷各族乃沮向化之心,并乘春秋乱世屡次侵入中原,严重威胁华夏民族安全。西周覆灭,便是西北犬戎民族作祟,直接导致如此结果。其后山戎民族又起,其势更猛,且为后来东胡、鲜卑族祖先。因其强大凶悍,诸夏北部燕、邢、曹、齐、鲁等国均都深受其苦,穷于应付,无力出击。倘若任其壮大,不仅天下难得安宁,华夏文明可能因此断绝,亦非危言耸听。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都灭亡于比其更为落后部族,且都亡于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唯独中华文明逃过一劫,是为齐桓公攘夷之功。

上古时代,河北区域乃是千里黄泛区,除燕、邢、卫三国,余者皆都人迹罕至。故曰仗义救燕虽是正道,也是畏途,齐桓公虽去,别国皆都不从。鲁侯并道:“......

第24集庆父之乱

师行数千里,入蛮夷之地,必不反矣。”可见齐桓公此去伐戎,其实凶多吉少。

至此山戎族彻底灭亡,余部逃到辽西,转为游牧民族,便是东胡,直到三百年后才恢复元气。几匹老马,一窝蚂蚁,亦就此拯救燕齐,改变历史,使华夏文明得以延续。不但如此,且将山戎民族游戏秋千,特产冬葱及戎菽带回中原。此战而后,中原势力方始延伸到滦河流域,甚至辽西地区,并使燕国成为该区域实际控制者。

周惠王八年,五月癸丑日,卫惠公去世,公子赤继位,是为卫懿公。

卫懿公生于王侯之家,自幼生活安逸,对民间疾苦一无所知,故在继位之后,终日只知奢侈淫乐,臣民皆都心怀怨恨。

懿公爱鹤成癖,遂在宫廷定昌、朝歌西北鹤岭、东南鹤城等处大量养鹤。并给鹤封官,上等鹤竟食大夫俸禄,较次者食士禄。外出游玩,也必带鹤载于车前,号称鹤将军。

周惠王十一年,齐桓公以卫国曾参与王子颓之乱为由,奉周天子之命伐卫。

卫国不敌齐军,懿公贡献珠宝货物贿赂齐国,并请罪于周,齐军方才退兵。

周惠王十四年,齐国又以拒不参加会盟为由,攻伐莒国。

画外音:莒国是属嬴姓子爵,商朝时初封于计,传说是少昊之后,伯益后裔,有徐氏、郯氏、莒氏等部族。周武王克商,封兹舆其于莒,东临沭河,西傍柳青河,称为纪公;自纪公以下,皆为己姓。莒国历史远较齐国为久,在殷商朝时称为姑幕,春秋时期方改称为莒。疆域东起黄海,西至沂水,南达今江苏赣榆,北至今昌邑县境,是东方第三大国,仅次于齐、鲁。莒国乃东夷古国,正是齐桓公尊王攘夷对象,故此齐国所主会盟,莒国都不参加。

齐桓公当初尚为公子时,曾到莒国避难。此时却似不......

第24集庆父之乱

念旧德,不久便起兵伐莒。当时东夷诸国贵族与国君,若因政变在本国无法立足,都喜投奔莒国。齐公子小白居莒之时,来此避难者还有谭君及鲁公子庆父。因鲁国人赂莒交出庆父,又食言不送贿款,鲁、莒二国因此数次发生战争,莒国终被打败。鲁庄公恐莒国报复,由是在城诸及防城驻军布防。

齐桓公伐莒,莒国自知不敌,于是南迁以避其锋。桓公获胜而归,莒国于是南灭向国,复又向北蚕食,占领杞国一邑。

周惠王十五年,鲁庄公姬同逝世,在位三十二年。

庄公有三个兄弟,分别是庆父、叔牙、季友。庆父专横,拉拢叔牙为党,一直蓄谋争夺君位,并与庄公夫人哀姜私通。哀姜无子,庄公死前又未指定继嗣,故此造成叔侄争立。

叔牙因受庆父重贿,主张拥立庆父,并欲说服季友。未料四弟季友却力主拥立鲁庄公庶子姬般,并于酒中下毒,将叔牙杀害,于是姬般得以继位。

庆父甚不甘心,便与哀姜密谋,欲图暗杀姬般。当时内宫有养马人牧荦,鲁莽有力,因曾受庄公责罚怀恨在心。哀姜遂以重金收买牧荦,使乘姬般在城外为鲁庄公守茔时扼杀,回宫报说是被毒蛇咬死。

虽然姬般已死,庆父也知道国内卿士大夫不服自己,乃立哀姜之妹叔姜所生公子姬启,是为鲁闵公。庆父仗恃拥立之功,更加肆无忌惮,不但自由出入宫帏,与哀姜打得火热,并且野心愈炽,时刻意图夺位。次年,哀姜复指使力士齮杀闵公,欲改立庆父。

闵公姬启被杀之时,季友领庄公庶子姬申逃出,到陈国借兵报仇,并发檄文至曲阜,声讨庆父连弑二君大罪,号召卿士大夫及国人杀死庆父,拥立姬申。

国人见到檄文,皆都响应,纷纷持兵入宫。

庆父大惧,急率数十名仆从,再......

第24集庆父之乱

次逃亡莒国;哀姜也不敢在宫中多呆,则率心腹侍者宫女,逃往邾国。于是季友复保公子姬申还鲁,立为国君,是为鲁僖公。

姬申得立,复发国书与莒、邾二国,通缉庆父及哀姜,请其遣送归国治罪。莒侯不欲归还庆父,季友复以重金贿之;莒侯遂派士兵押解庆父,遣送归鲁。

庆父知道此去必然无幸,回首忽见队伍中从弟仲孙奚斯,字子鱼,便突然放声大叫。

庆父:奚斯,忍看你兄被人诛杀乎?何不前往曲阜,见你四兄季友,为我求情!

公子鱼应诺,便带仆从先乘车而往,请莒国军士押车在后缓行。未到半日,公子鱼单骑驰还,人虽未至,哭声已闻。

庆父听到哭声,长叹一声:奚斯哭泣而来,我命休矣!

自知罪孽深重,便将咽喉对准押送军士手中戈矛,猛地一撞,就此自杀。

齐国大夫仲孙湫早在公子般死时,曾到鲁国吊唁,回国后对齐桓公叹道:“不去庆父,鲁难未已。”果然一语成谶,并成典故,千年流传。

镜头转换,按下庆父,复说哀姜。

邾侯接到鲁侯国书,因思哀姜乃是齐襄公之女,不敢得罪齐桓公,遂将哀姜送至齐国。鲁国闻之,又投国书至齐索讨。齐桓公素以忠君守礼自居,见书中所叙哀姜通叔弑君之举,令自己大失脸面,如何忍得?盛怒之下,命将哀姜杀死,函其尸首,送至鲁国。

庆父及哀姜皆死,季友请立庆父、叔牙之后,僖公从之,乃以公孙敖继嗣庆父,食采于成,是为孟孙氏。以公孙兹继叔牙之后,是为叔孙氏,食采于郈。

季友被封为上卿,食采于费,加封以汶阳之田,是为季孙氏。

于是季、孟、叔三家鼎足而立,并执鲁政;因皆为桓公之孙,故又谓之三桓。

鲁国之乱......

第24集庆父之乱

,至此结束。

周惠王十七年,赤狄攻邢。

齐桓公召曹、宋救邢,赤狄败走。邢侯惧其复来,迁都于夷仪(今山东聊城西南)。

赤狄亦作赤翟,狄人分支,因族人喜穿赤衣得名。主要分布于今山西长治一带,与晋人杂居,因屡受晋国军力压迫,故而东下太行伐邢,却被齐桓公所败。

晋献公姬诡诸野心勃勃,欲谋争霸中原,于是增加国家常备军为二军,自率上军,太子申生率领下军。扩军之后,连灭耿(山西河津)、霍(霍州)、魏(芮城)三国。乃将霍地纳为公室所有,任命赵夙为耿大夫,毕万为魏大夫。赵、魏二氏,此后渐为晋国豪族。

赤狄国主瞍瞒,因侵犯邢邦失利,又移兵伐卫。

此时卫懿公在位九年,只以养鹤为务,不恤国政。大夫石祁子与宁速屡次进谏,懿公俱都不听。公子毁乃是懿公伯父,知道卫国必亡,于是至齐,请求留住临淄。齐桓公早闻公子毁贤德之名,便妻以宗女,留在齐国为官。卫国众臣闻说公子毁出奔,无不怨恨懿公。

赤狄大军来时,斥候报入卫都。懿公大惊,即时敛兵授甲,为战守御敌之计。百姓皆都逃避村野,不肯即戎应征,懿公便使司徒拘执而来,问逃避兵役之故。

百姓皆曰:主公有鹤大夫及鹤将军,足以御狄,安用我等?

懿公便问众臣:寡人愿散鹤以从民意,可乎?

石祁子奏道:当亟行之,犹恐其迟。”

于是纵鹤,百姓复集,愿意参军出征,保家卫国。

狄兵杀至荥泽,顷刻之间,三次报急折报至京。

懿公叹道:孤不亲行,恐国人不肯效力。

乃解身上玉玦赠与石祁子,使其代理国政;又将自己所用弓矢付与宁速,使其专力守御国都。并与二人决别......

第24集庆父之乱

卫懿公:国中之事全委二卿,寡人如不胜赤狄,必不能归也。

二大夫闻言,皆都垂泪。卫懿公乃大集车徒,使大夫渠孔为将,于伯副之,黄夷为先锋,孔婴齐为后队,浩浩荡荡,离京出征。

一路之上,军人口出怨言,渠孔皆以严法惩,于是众心益离,纷纷逃散。行近荥泽,与敌军相遇,对阵交锋。卫兵无心交战,见敌势凶猛,尽弃车仗而逃,懿公被围数重。

须臾各处哨马来报,卫军前后队俱败,黄夷战死,孔婴齐自刎而亡,于伯中箭坠车,被马踏如泥。元帅渠孔见身周卫队不满百人,知道无力救懿公出围,乃于车上向阵内遥拜。

渠孔:主公养鹤九年,以致人心离散,军士皆不肯效命,臣亦无能为力矣。没有奈何,只得先君而去,以免亲见我主受辱!

于是横剑颈上,用力一勒,便即死去。其后未过片时,卫懿公亦受伤坠车,被狄人砍为肉泥。卫人全军覆没,败兵报回朝歌。

宁速与石祁子商议,保公子申弃城东走,太史华龙滑装载典籍从之。

赤狄兵马乘胜直入朝歌,劫掠一空,放火烧城以归。

石祁子与宁速保公子申至于漕邑(今河南省滑县),随行男女部众仅得七百二十人。

二大夫议道:朝歌已毁,不能复还,只得在此建都,无奈遗民太少!

乃于共、滕二邑难民之中,十抽其三,共得四千余人,连朝歌遗民凑成五千之数。即于漕邑创立庐舍,扶立公子申为君,是为戴公。

时有公子申之妹,当初被卫惠公嫁与许穆公为妻,闻说故国被赤狄荼炭,又悲又急,毅然驱车来到漕邑,共赴国难,助弟戴公自救,重建家园。因与石祁子及宁速计议。

穆夫人:赤狄恐我复国报仇,必然复来,以斩草除根。卫......

第24集庆父之乱

国前曾相助王子颓作乱,周天子必不顾我;能救卫者,惟齐国矣。

石祁子:夫人之言是也。齐桓公仁德,急人之难,便请夫人修书,遣使求其相助。

穆夫人应允,乃亲撰一诗,复请弟戴公修书一通,遣使前往齐都临淄,来向齐桓公求救。齐桓公先拆观穆夫人之诗,名曰《载驰》,全文乃是: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视尔不臧,我思不閟。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继又看罢戴公手书,复向来使问明卫国所遭荼毒惨状,不由大发悲悯,转向管仲商议。

齐桓公:卫之亡国,是因懿公无道,自寻死路。然卫国有女若此,又是我齐国姻亲,实在令人可悯,不可不存其祚。

管夷吾:主公之言甚是,事不宜迟,便请发兵相救。

齐桓公见管仲同意发兵,遂即下令,派卫姬所生公子无亏为将,率战车三百乘,甲士三千名,去助卫戴公兄妹复国。

无亏奉命,即率军马出发,随军携带牛、羊、猪、鸡、狗各三百头,搭建房屋所用砖瓦木料,并赠卫戴公车马驷驾、锦帛三十匹及祭服五套。不仅前往相助守卫漕邑,并助舅父姨母,修筑城墙、重建家园。赤狄闻说齐国助卫复国,果然不敢来攻,卫国危机就此度过。

然而卫戴公迭经磨难,一旦危机度过,精神松弛,便即病倒,不久告别人世。卫大夫宁速遂往齐国,请迎接时在齐国避难公子毁回国为君。......

第24集庆父之乱

齐桓公慨然允之,亲自率军将公子毁护送到漕邑,并召诸侯集会,当众拥立公子毁为君,史曰卫文公。(本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