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白鹿塬上(2/5)

“地是朝廷所授,你不守法令,朝廷也自然可以收回土地,让种树的原因也简单,因为百姓衣食,除了粮也还需要绢布,另外朝廷租调庸,每丁地租是两石粟,而调是每年两丈绢和三两绵,不种桑树如何养蚕丝织,如何上缴调绢?”

原来这还是为保证国家税收。

“好吧,不过种七十棵树倒也用不了多少地,大不了在地边角上种就行。”

老武吸溜一口汤,提醒儿子,“你以前跟着老道没种过地吧?一亩地最多只能种桑二三株,桑树十步一树,枣一步一树。三丈一树,八树一行,种不了太多的。”

这话让怀玉很怀疑,一亩地就种两三棵桑树?

老武指着院子下的河坡地,“瞧,那里就有几颗桑树,你看一棵桑树要占地多少!”

怀玉顺着往那一瞧,嗬,那一棵桑树冠如华盖,又高又大。

“这是古桑吧,咱们养蚕种的桑不应当是矮矮的那种吗?一人高左右,年年修枝?”

“桑树苗刚栽时很小,但会长大,也不会年年修枝的,一亩二百四十方步,十步一树,最多能种三株,一般都是种两株,树小时再套种些豆子。”

寻常百姓之家,有丁就有租调庸。

一亩地植桑两株,辛苦采桑养蚕,一年可织绢帛半匹,朝廷一丁调绢两丈,一匹四丈,刚好就是一亩桑所能织的半匹绢。

武士恪虽然是老军伍,但穷人出身,对农桑之事很熟,他没保留的传授给儿子。

“一户人家大约也就能种桑五十株左右,一年能养蚕十筐,可产丝十二斤左右,可产绢十二三匹,再种上些麻,还可织布五六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