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十连抽1000档!(2/4)

最直观的一点,联盟现在输电网,将将才把复兴双城、还有垃圾镇给覆盖了上去。

像是中央三省的其他聚居地,都还没有来得及每一个都通上电,更别说更远的北青谷行省了。

倒是没有电网的搭建技术,只是建造需要时间,而联盟目前的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其他各个需要发展的地方上。

电网这件事情,就被搁置了。

毕竟,除了双城之外,其他的那些中小型聚居地,就算是尽量保留了下来,其生产力也是很薄弱的,给迅速通上电,价值其实也没有那么高。

公路网、铁路网也是一样的道理。

但这显然不是长久的事情。

顾航又不是真的打算按照某些巢都世界的模式,整个世界就建一个超级大都会就行了。

超级都市当然有其存在的意义,更密集的人口,更密集的产业,会发挥出更大的集群效应。

不过,像是北青谷地区的农业产区、东部诸省回收战前都市废墟的原材料产业,全都是不可或缺的。

现在,想要进行运输,得靠着铁牛卡车,在泥路、土路、石子路上,吭哧吭哧开回来。

虽然,已经比往些年,靠着畜力的蛮牛板车要靠谱多了,但实际上还是不够快,至少对于一个工业体系来说,这太不够用了。

更何况,顾航又不是真的只顾着双城的发展就可以了。

他就以整个联盟的生产能力来盘算,别看今年的赋税没问题了,未来的赋税也可以靠往那个会建立起来的星界军军团里面塞部队来抵充,但纯看实际生产力,联盟的年生产总值,还只有一千两百万税币而已。

而顾航,要承担的是星球五千万人,每年五百万税币的税收。

如果没有系统给的军队训练能力来作弊、没有运作起来的星界军军团来充当额外的帮助,他的日子会过得无比苦逼。

一千两百万税币的年产值,如果拿出五百万交税,那么他治下的民众,比民不聊生也好不到哪儿去了。

当然,这还是有一些其他的客观因素在的。

他手下就一千四百万人,星球还没统一,还有大量的人力资源,没有归入到他手里。

但同时也有另一个问题,联盟各地区的发展水平,差别太大了。

卫兴城的重工业区,可以达到人均年产值个税币;复兴城就只剩下了。

这两个还是正的,达到了帝国标准税额制定时的额度,即每人每年生产的总值,视为一个税币。

但其他地方,根本到不了一。

联盟的各个地方,都还有很大的生产效率提升空间。

要想富,先修路。

四通八达的电网,可以将复兴城郊外建设起来的那处反应堆电力,无损的、高负载的输送到联盟的每一处土地;

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交通,会极大的提升物资输送的效率。

道路是工业的血管,不是瞎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