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路易菲利普大灾难(2/2)

另一部分人则是以基佐为代表的保守派,他们觉得此时法兰西的局面是国王一手造成的,路易·菲利普并不是一位合格的君主,所以只要换一个国王就好了。

两派虽有分歧,但是在某些方面的利益却是一致的。比如此时的路易·菲利普,他的存在已经影响到了各方的利益。

这还是在奥尔良派内部,外部的正统派、波拿巴派,以及不被承认的民主派和共和派,他们的主张则要激进得多。

这里的正统派是指支持波旁王朝的派系,他们希望昂利五世或者说尚博尔伯爵可以加冕成为法兰西国王,重建正统王朝。

正统派虽然遭到了一定的清算,但是他们在法国的西南部,尤其是那些落后省份还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也是日后支持尚博尔伯爵的主力。

波拿巴派的内部比较混乱,有人支持拿破仑的兄弟们,有人支持他的侄子,更有甚者觉得自己才是拿破仑的继承者。

他们绝大多数都有军方背景,所以路易·菲利普也没有什么太好的方法处理他们。

但这些人总归不是和奥尔良王朝一条心的,波拿巴派很愿意看到路易·菲利普的统治不稳,奥尔良王朝内部崩塌,这样他们的皇帝就更容易上台了。

至于游离在政府之外的共和派和自由派就更加激进了,他们已经准备好了再来一次法国大革命。

不过无论派系如何,将鸭梨王(路易·菲利普)送上“断头台”几乎成了共识。

路易·菲利普自然感到危机,实际上法国人比奥地利方面直接多了,仅仅是1846年路易·菲利普就遭遇了18次暗杀。

不过最危险的一次还是在1847年的第二个星期,路易·菲利普的车队经过埃文花园,有数名枪手趁机发动了袭击。

随行的队伍陷入了混乱,如果不是王后大吼着将自己的卫队赶回去,恐怕路易·菲利普已经死了。

最后卫队击退了袭击者,不过仍有两发子弹直接命中了国王的车驾。

其中有一发子弹落在了距离路易·菲利普额头五厘米的位置,不过他这一次却没有显得狼狈,相反居然和没事人一样照常参加了舞会。

刺杀者的来源多种多样,有国内派系的刺杀,也有来自西班牙的宗教狂热分子,更有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雇佣的杀手,还有一些活不下去的民众、生意失败的商人,甚至还有退伍军官。

此时法国军队之中倾轧比较严重,尤其是高级军官可以很轻易让下级军官生不如死。

其中有一位叫皮埃尔·勒孔特的军官,他出生于1798年,于1814年入伍参加皇家护卫队,参与1823年西班牙战役,后晋升为士官,还因表现出色被授予了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皮埃尔·勒孔特在希腊独立战争做志愿军的时候一路晋升,从一开始的少尉到中尉再到上尉。

1829年,他成功凭借自己的功勋以一位平民的身份进入了奥尔良公爵的森林管理队伍,在那里他一直做到枫丹白露护林总管的职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