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数学圆桌会议,王浩:我是被逼无奈,只能自己研究了!(4/5)

最难理解的,就是后续'质数点位集中的论证',以及证明'五维图形其他位置,不包含质数点位,两者加在一起,就能推导得出质数点位都集中在交线复平面的结论'。

这一部分论证用了一个小时。

王浩也是掐着时间再做讲解,他们的计划,就是上午完成前面两部分内容。第三部分内容难度最高,就留在下午时间做讲解。

最终还是按计划完成了。

下午才是讲解的关键,论证高次质点函数第一问题,牵扯的知识范围大、理解难度非常高,也是很多学者问题集中的地方。

下午预计安排是三个小时,邱会安会讲解一个小时,剩下的时间就都是王浩的了。实际上,邱会安的研究贡献也集中在第二篇论文内容上,他还是第二篇论文的第二作者,论起贡献也是很大的。

当然了。

王浩才是研究贡献最大的,他是三篇论文的通讯作者,也是第一篇、第二篇论文的一作。

从论文作者名字的角度来看,就知道丁志强比邱文贡献大的多。这也是事实。

研究最初就源于丁志强的想法,而前沿科学的研究,灵感才是最重要的。

在整个研究的过程中,丁志强也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尤其是第三篇和黎曼猜想相关的论文,他个人做了不少工作,还顺带提供了很多灵感。

第三篇论文,也是最受关注的,因为牵扯到了黎曼猜想,也是被报告最多的。

实际上,在场的所有学者都知道第二篇论文,《高次质点函数第一问题的证明》,也就是下午的讲解才是最关键的。

针对黎曼猜想来说,三篇论文都是证明过程

,但黎曼猜想也只是高次质点函数第一问题的证明的附带成果而已。

世纪重大数学难题,成为其他研究的附带成果,是很难想象的事情。但是,这就是事实。

...中午。

王浩和一群数学家坐在餐厅,包括他自己在内,桌上有个菲尔兹获奖者,其他还有邱成文、考切尔—比尔卡尔、詹姆斯—梅纳斯以及玛利亚姆—米尔扎哈尼,其他还有弗洛特—阿尔索斯、罗瑟尔—巴顿等几个人。

他们围着做了个圆桌。

旁边有两个记者全程跟着王浩,到桌上也在不断的拍摄。

虽然在场都只是学者,但他们每一个都是顶级数学家,接受采访早就习惯了,自然也不会在乎有记者跟拍。

但哪怕是邱成文、詹姆斯—梅纳斯,看着圆桌上的

「同样如此....

其他人纷纷点头表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