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西风斜雨是时候(一)(3/4)

“我秉承本心,为民立命,无愧于天地!”丰稷大喊道。

“丰先生,我看你这心有些偏了吧。”郭令先不客气道。

“你说什么?”丰稷呵斥道。

“难道不是吗?你这是欺软怕硬。那些敢作奸犯科的恶人,你们就报以仁恕。那些遵善守法的善人,你们却坐视不管。有恶不除,有善不卫,长此以往,谁还愿意遵善守法?个个都去当恶人算了,反正有仁恕教化在。”

丰稷涨红了脸,更大声地争辩起来。

其实他对那些谋逆作乱的贼人,也没有什么好感。但是那些要被严惩的人里有世家大户。这些人多是诗书传家,士林儒生一脉,当然要另眼看待。

只是经过两年的大辩论,“民为邦本”已经深入人心。世家士儒可优待,百姓们却要严惩不待,属于“政治不正确”,容易被抨击。

如果丰稷就把所有的人合在一起,统统视作“民”,然后举起“仁恕”的大旗,全部给予一条生路。

常安民、郭令先等人当然也看出丰稷这边的心思,毫不客气地针锋相对。

看着两边开始吵起来,作为旁观者和临时法庭的监督者,张叔夜默不作声。

他知道,整件事不仅仅是严惩逆贼主犯这么简单。这还涉及到“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的国本之争。

“以德治国”是先汉年间,儒家确定优势后逐渐形成了国本。以孝治国、宽仁厚德等等都是它的体现。

现在官家在“以德治国”的后面加了一个“以法安邦”。德以扬善,法以惩恶。制定的律法以现行的道德准则为基础,做到“守住道德最后底线”。

这一点,通过两年的大辩论,已经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有激进者还把两句换了个前后位置—“以法治国、以德安邦”。完全颠倒法和德的主次重要性。

这些人被称为“法治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