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巡视(1/2)

春耕开始后,除了亲卫营的士卒,其他两营都要耕种。

只是一年没有战乱,西平便焕发勃勃生机。

隐匿的人口重新回归。

特别是今年金城与陇西连续爆发大战,相对安宁的西平成为避难的首选之地。

周围安定、南安等郡也没有战乱,只是田地处于饱和状态,难民进入之后直接沦为家奴或者屯田客。

屯田客既是农奴,辛苦一年,仅仅饱个肚子。

而西平对主动迁徙来的百姓还算优渥。

来者便是待归,五年之后可成为拥有自己土地的治民。

校尉府还负责安置,房屋、粮食、工具,能保证基本的生活基础。

自从鲁芝担任西平太守之后,西平的一切就变得井井有条。

杨峥武人出身,治民之策比较粗疏。

比如羌胡汉混居之后,同族的抱团取暖,难免会生出隔阂,矛盾越积越多。

杨峥固然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但将想法付诸于实践,则有很长的一段路。

以前交给杜预,但与杜预之间总有若有若无的隔阂。

而且杜预的长处似乎不在治民。

毕竟现在的杜预才不过二十多岁,还不是历史上的文韬武略的大才。

现在鲁芝完美解决了所有问题。

常亲自拜访羌胡长者,嘘寒问暖,长幼青壮,关怀备至,每有难处,都尽量替他们解决,又设置集市,让羌胡汉诸族互通有无,亲自教授羌胡孩童汉言。

一时间,西平诸族皆奉鲁芝为鲁父。

地方起了争端,皆到西平找鲁芝调解。

如果杨峥是一把锋利的刀子,威慑诸族,鲁芝......

第197章巡视

就是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潜移默化的改变诸族。

就像后世京剧,一个唱白脸,一个唱红脸。

羌胡们越来越融洽。

当然,歧视和摩擦永远是少不了的。

治民看不起待归,待归看不起奴隶。

而治民中的汉民又看不起夷民。

不过这种歧视反而形成了一种动力。

奴隶渴望成为待归,待归渴望成为治民。

杨峥与鲁芝的关系也颇为怪异。

鲁芝从未有过任何明确的表示,对杨峥的所作所为也从不过问。

只管治民,不管治军。

连西平的几大块屯田区也不闻不问。

其政令也从不超出西平。

连近在咫尺的归义城、大小榆谷也从不干预。

杨峥知道他还对曹魏抱有幻想。

毕竟司马懿拒绝了丞相之位,化解了不少怨气。

对辛敞、王沈、王浑等曹爽旧吏也全都宽大处理。

还加封扬州都督王凌为太尉,赐假节钺之权。

假节、持节、使持节、假节钺,乃朝廷和皇帝特赐的权力。

假节最低,只能处斩触犯军令之人。

假节钺最高,代表皇帝,不必上报,可斩假节、持节、使持节!

此举无异于司马懿主动向王凌妥协。

也让司马懿的形象再度高大起来。

镇南将军、豫州刺史毌丘俭、扬州刺史诸葛诞也全都上表表明心意。

高平陵之变,仿佛一颗石子投入湖水中,并未掀起多大的涟漪。

然而平静的湖面之下,暗流依旧在涌动。

杨峥整日扑在田垄地......

第197章巡视

头,巡视屯田。

与去年相比,今年奴隶们的劳动积极性大为增加。

没有鞭子,也没有刀兵在后看管。

伍长、什长、屯长们也是以身作则。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偶尔有巡骑奔来,却没有激起任何人的恐慌。

奴隶与官府的基本信任已经建立。

劳动积极性提高,很多田地又被开垦出来。

尤其是黄河两岸,母亲河的名头绝非浪得虚名。

河谷、山谷中到处都是肥沃的土地。

去年没有经验,一切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一年之后,经验也就有了。

如杜预所言,又有四块大屯田区被开垦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