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南诏(2/2)

庆功宴喝得差不多了。王式忽然又下了一道命令,把余姚县刁民徐泽、慈溪县刁民陈瑊拉出去,砍了!

诸将官面面相觑。甭傻看着了,继续讨教吧。

王大帅以一方镇帅之尊,为何要亲自发落两介草民?

原因很简单。

余姚县徐泽,地方黑恶势力头目,霸占鱼盐之利,扰乱市场经营;

慈溪县陈瑊,冒名顶替,官至县令(估计涉嫌谋杀,参见《让子弹飞》中麻匪与马邦德)。

此二人均是重大涉黑团伙头目。

王式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裘甫之辈其实是小苍蝇,虽然搞出的动静惊天动地,却只会伤及帝国皮毛;这俩看似微不足道的草民才是大老虎,他们巧取豪夺,鱼肉百姓,他们悄无声息地撼动着帝国根基,罪大恶极,罪不容赦!

这应该是王式反特战线上的意外收获。

八月,裘甫被送到京师,于长安东市斩首示众。

好事成双,不久之后,朝廷收到捷报:收复被南诏攻陷的播州(今贵州省遵义市)。

内忧外患,这是唐懿宗龙椅上的两枚钉刺。现在,朕终于可以坐稳龙椅了。

唐懿宗宣布,改元咸通,大赦天下。

然而讽刺的是,就在全国人民还沉浸在咸通元年的欢乐喜庆气氛中时,朝廷又收到一个煞风景的坏消息:南诏寇安南。

【祸之始----南诏】

南诏,云贵高原一带的王国。在当地语言中,诏的意思就是王。中原地区习惯称之为蛮,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南蛮,平的就是他们的祖先。

蜀时为诸葛亮所征,皆臣服之。----《旧唐书》

隋末唐初的时候,洱海一带小邦林立,势力最大的是六个诏,其中的一个叫蒙舍诏,其地理位置在最南面,所以又被中原人称作南诏。

唐王朝采取以夷制夷和远交近攻的策略,在地缘政治方面自然是要无条件支持南诏的。论实力,南诏在六诏之中几乎是垫底的,但因为有了天朝大国的支持,很快就征服了其余五诏,成了地区霸主。这就是唐王朝的一个战略失误了,给自己种下了一颗苦果。

但凡大国干涉地区内政,谋求地缘政治的利益最大化,其中一个重要的法则就是浑水摸鱼,人为地通过宗教、种族、文化等差异来人为地制造冲突和混乱,从而使地区各方势力对大国产生严重依赖,继而争当大国傀儡,做大国的地区代理人。

时至今日,某霸权主义强国仍然在世界上的诸多热点地区制造矛盾冲突,扰乱地区和平与稳定,然后扮演着世界警察的角色,自诩世界灯塔。

当南诏成为地区独一无二的霸主之后,不可避免地对大唐产生了离心力,不愿意再俯首称臣。

南诏在它存在的一百多年里,曾多次改变国号,如大蒙、大礼、大封民,也在中原有着鹤拓、龙尾、苴咩、阳剑等等的别称。为了方便叙述,本书不分时期地一律称其为南诏。后文见之,莫指摘笔误、硬伤。

本站热门小说推荐

/74/74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