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退潮之后(2/2)

当时的大唐久处风雨飘摇之中,朝不保夕。进士及第的梁震并没有机会当官,而是被迫做起了北漂(流寓京师),等待补缺。一直等到大唐灭亡。

无奈之下,梁震只能收拾行囊,离开京师,准备返回家乡,到前蜀碰碰运气。途径江陵时,被高季昌热情挽留。

高季昌虽然目不识丁,是个行伍出身的文盲大老粗,却非常重视文化教育,对读书人非常尊敬。高季昌开出非常优厚的待遇,高薪聘请梁震为自己的幕僚。

梁震有着读书人的清高孤傲,根本瞧不起荆南这片弹丸之地,更瞧不起高季昌这个四等小藩(自以唐臣,耻为强藩属吏)。不能为中央朝廷(唐、后梁)所用,退而求其次,也要为头等藩镇(前蜀)效力。

并且高季昌是奴仆出身,给他当属官便是奴下奴,更被读书人视作奇耻大辱。

梁震不愿当高季昌的幕僚,可又担心遭其报复。于是便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对高季昌说道:我向来不愿当官(震素不慕荣宦),如果您不嫌弃我是个愚人,并且非要让我参与政事的讨论的话,那就请让我以平民的身份参与。

这就是读书人最后的傲娇,可以行其实,但不可有其名。好比说可以同居,可以办婚宴,但就是不跟你领证登记。

读书人追求虚名,高季昌则讲求实际。只要你能为我出谋划策,其余的问题都不叫问题。几番试探之后,高季昌明白了梁震不是跟他自谦、假意客套,于是也就答应了他。

梁震尽心辅佐了荆南两代领导人(高季昌、高从诲),自始至终都没有接受荆南方面的官方任命,始终自称前进士,而高季昌也称呼他为先辈。

梁震成为了高季昌身边的首席谋士,在许多重大问题上给出了正确的意见,为荆南的最终独立建国立下了不世功勋。

本站热门小说推荐

/74/74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