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染指河朔(2/2)

崔沂先引《斗竞律》:以怙势力为首罪,下手者减一等。意思是发号施令的是主犯,执行命令的打手只是从犯,所以寇彦卿是主犯。

又引斗殴条:不斗,故殴伤人者,加伤罪一等。意思是如果受害人没有还手,施暴人单方面施暴的话,罪加一等。

看得出来,那时候的法律跟现在的法律并无太大出入。

朱温理屈词穷,只能将寇彦卿贬官。

这已经很照顾寇彦卿了,而寇彦卿却放出狠话,拿出一万贯巨款,悬赏崔沂的人头。

统治者最忌讳元老功勋们居功自傲。朱温大怒,派人警告寇彦卿:崔沂少一根毛发,朕杀你全家!

崔沂出身于博陵崔氏大房。他的哥哥是僖宗朝宰相崔沆;父亲是武宗、宣宗两朝宰相崔铉;祖父是义成军节度使崔元略;叔祖父是宣宗朝宰相崔元式;曾祖父是尚书右丞崔儆。

注意:某度的人物词条中,说崔元略是崔元式的弟弟,同时又说崔元式是崔元略的弟弟。按《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崔元略是哥哥,崔元式是三弟。

另外,崔沂的哥哥崔沆,还是成语沆瀣一气的出处。

当时(875年,僖宗乾符二年),崔沆是主考官(知贡举),连夜批阅考卷,忽然发现一个才华横溢的考生,不禁大加赞赏,当即iwantyou,这名考生名叫崔瀣,金榜题名。按照惯例,及第的考生要去主考官家里拜访,从此结成亲密的师生关系,并在将来的官场上相互照顾。这一年,崔沆、崔瀣的名字正好组成沆瀣一词,本意是夜间的水气、雾气。于是,有人就在榜前开玩笑地说了一句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当时,沆瀣一气只是一句谐音梗,根本不具备任何贬义色彩。本次开科取士也不存在任何营私舞弊的现象。后来,崔瀣凭借出色的才华平步青云,同行们羡慕嫉妒恨的同时,无端地怀疑他当初是托了关系、走了后门,通过不正当手段及第,所以才开始拿沆瀣一气抹黑、诋毁师生二人。日深月久,这个词才被人为地加上了一层贬义色彩。

特别需要提一句的是,崔沆为官清正,曾遭保研党迫害,卷入韦殷裕案。崔沆是韦殷裕的大舅哥,所以被贬官。

保研党垮台后,崔沆才重新进入中央。黄巢犯长安时,因不愿助纣为虐,而被黄巢杀死,为国捐躯。

本站热门小说推荐

/74/74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