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1/4)

京都发生了一件大事,开启了嘉宁十七年波谲云诡的朝堂之争。

说得通俗易懂点,便是这件事大得足以解救水深火热的活在京城百姓注目洗礼之下的任安乐。

两日前秋闱落定的深夜,数名醉酒的儒生在翎湘楼为夺花魁琳琅的头筹发生争斗,失手之间一名儒生自二楼跌落,当场丧命,差卫闻讯将聚众闹事的儒生带回大理寺审问。

因在天子脚下,且涉案的大多是会考考生,加之大理寺卿裴沾正好去了户部左侍郎钱广进家参加宴席,只得由留守的大理寺少卿黄浦连夜审理,却未想,宫禁的最后一刻,黄浦竟深夜入宫,求见圣颜,这在嘉宁帝执掌天下的十六年里,极少有过。

上书阁的灯火燃了半宿,得知消息的朝臣绞尽脑汁也猜不透一个小小的大理寺少卿缘何敢为区区儒生斗殴案半夜入宫惊圣。

难道远道而来的任安乐不仅扰乱了京城的死水,还把不知死活的匪气也一并带入了大理寺不成?

第二日朝会,待勃然大怒的嘉宁帝将黄浦呈上的奏折砸到主管科举的礼部尚书头顶时,众臣才知晓发生了何事。

大理寺连夜审问斗殴案,却不想仵作竟在失足跌死的考生褶袖中找到了一张写满科考试题答案的小抄,想是这考生科举完毕,便去花楼消遣,忘了销毁舞弊的证据。仵作惊慌之下向黄浦呈上证据,黄浦对一众带回的考生重新搜身,竟在另外三名考生身上亦搜出了小抄,其中一名竟是户部右侍郎之子,他这才感觉事态严重,遂一边请回裴沾,一边连夜入宫禀告。

此事一出,举朝哗然,科举三年一次,乃大靖举贤取才的根本,科考舞弊不仅动荡朝堂,更会让举国士子口诛笔伐,大宁立国二十载,从未出过这等丑闻。

是以早朝上嘉宁帝大怒,着大理寺卿裴沾在三日内破解此案,封会试试卷,严禁所有考生离京,将户部右侍郎吴垣罢官,并下令将主考的两位内阁大学士禁足在府。

每三年一次的科举涵盖天下学子,清流寒门,世家勋贵皆有之。嘉宁帝的一道圣旨,直接将大理寺推向了满朝瞩目的风尖浪口。

第二日正午,任安乐难得的被恭恭敬敬的请到了大理寺内堂,平时八面玲珑官威十足的大理寺卿裴沾此时只一个劲的在堂里踱步,反而是揭发了此事的少卿黄浦坐在一旁更加沉稳。

见到任安乐前来,裴沾也懒得应酬,只随意摆摆手请她坐下。

“瑜安,你让我说你什么好,这件事闹得如此大,你说该怎么收场!”

显然这句话裴沾已经嘀咕了一上午,他眉头紧皱,神色不虞。

黄浦咳了一声,见任安乐坐在一旁,刚硬的脸上浮现些许尴尬,但仍朝裴沾道:“大人,科举舞弊事关重大,根本掩不住,若不上奏陛下,只怕我大理寺上下都得受牵连。”

裴沾嘴张了一下,哑口无言,他当然知道黄浦做得没错,可是…可是这么个烂事怎么就摊在了他头上,他到现在都没弄明白,只是去参加了一场宴席,一夜之间他怎么就成了大靖开国以来最倒霉的炮灰。

彻查科举舞弊之权,听起来风光,说白了还不是在大靖权贵的手指缝里找活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