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商议(2/3)

年少时,常以它充饥果腹,如今真是吃不得,看见就冒酸水。”高师爷面有赧色,道:“吃多了不仅烧心,还不停的排气。”

林修尧与钱师爷皆是一怔,少顷,钱师爷笑道:“与饿肚子相比,这都不算什么。

大周立国之前,京城连年干旱,粮食根本就不够吃,不瞒两位,那会我是连啃到草根都觉的香。”

高师爷连连点头,“此物不挑地质,种植也不费力,县尊或可一试。”

“既然两位都赞同,我就给家里写信,请九婶派个庄子里会侍种的带种子上来。”林修尧拍板。

高师爷提醒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县尊不若在辖内种出秤量之后,再上报州府。”

“不妥,”钱师爷摇了摇手中合拢的折扇,道:“此事若成,便是县尊大功一件。

听高兄所言,红薯在闽南并非稀罕之物,天下之大,总会有有识之士发现它的妙处。

明年又是大比之年,各地学子今秋就会提前进京,若是中途有他人,携此物进上,到时我们岂非为他人做嫁衣裳。”

林县令失笑道:“先生,我们最主要的,还是想让治下百姓不饿肚子。

至于功劳,百姓温饱,不就是大功?”

“县尊,钱兄说的对,若有县内的高产数据,又能推而广之,实乃大功。

与您将来的仕途极为有利。”高师爷十分赞同钱师爷。

林修尧沉吟片刻,他不是刚入仕途的菜鸟,有些功,该争还是要争的。

“如此,钱先生就再拟一份呈文,与县内灾情数据,请免赋税的奏表,一并上呈州府。”

“县尊好决断,学生定当尽力。”钱师爷拱手,并与高师爷相视而笑。

“此时,田地应该是育好的秧苗,只能裁秧扦插。”高师爷对此略知一二。

林修尧和钱师爷对此颇有兴趣,三人谈至深夜。

……

三四天的时间,不仅东洼两亩麦子辗出入仓,沈笑他们也帮沈小舟家的麦全拉到打谷场晒。

午饭后,沈远提出要去接媳妇孩子回家,管氏给准备了好些菜疏,还有沈笑冬天就育出苗的南瓜,黄澄澄圆嘟嘟的像个大灯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