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5. 野路子(2/4)

“接下来是场地。一般场地大小都跟活动内容有关,像舞狮肯定不能放在教学楼里进行,必须在户外,所以我觉得中国周的场地可能要分室内用地和室外用地两部分。室内大概率会集中在经济系教学楼的大厅和教室里,室外可能就要用到教学楼外的空地,这两部分你都能和大学或系里协调么?因为可能会涉及到租金。”

郑春花先点头后摇头:“用场地的话,具体要看活动内容是什么,我现在也没法保证,不过和系里协调应该没什么问题,德国所有公立大学都不是盈利性机构,所以应该不会跟咱们要租金。这块儿我先备注上,等确定活动内容和具体用地时我去问大学。你继续。”

“场地完了就是项目了,舞狮我理解只是开胃菜,最多三十分钟就结束了,它的结束意味着中国周正式开始,每天都会有不同的活动内容。”

“这就是我最头疼的地方,目前我只想出弄个非典防治方面的展板介绍给大家看。”郑春花揉着额头道。

“其实你可以考虑把活动分成固定项目和非固定项目。”

“啥意思?”

“比如第一天的非典主题,你可以准备展板,同时安排中国同学给参观的人讲解,讲解是很好的交流方式,因为它是双向的,能直接答疑解惑。还可以准备笔记本电脑,放国内治疗非典的视频给德国人看,当然我们要提供翻译。这一天的活动结束后,展板和视频都不撤,而是作为中国周的一部分,继续保留在教学楼的大厅里持续展出,一周内国内防治非典的最新进展咱们也随时更新,尽可能全面的宣传,直到中国周结束,这样它就变成一个固定项目,但后面几天是否还继续安排翻译可以再讨论。”

“这个建议我觉得很好,但还有几个问题……”

董锵锵把手虚空往下压了压:“我大概能猜到你的问题,我后面会说明。如果我没说,你再问。”

郑春花示意他继续。

“既然是中国周,那除了非典防治,应该还有其他内容,不然它就只是个专题展,谈不上中国周。我觉得大部分德国人对这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正阔步走向现代化的国家依旧陌生,咱们可以利用他们对历史的好奇心,通过大力宣传咱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艺术,把德国人都引过来看。”

“能说的再具体些么?比如?”郑春花的好奇心先被勾了起来。

“像什么民族音乐、杂技、舞蹈、戏剧、传统武术、电影、中医、民族服装展、传统工艺美术什么的都可以考虑。项目展示最好能兼顾灿烂的传统文明和现代中国的新貌,使德国人对中国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和体验。”

“你说的这些我完全同意,可除了电影咱们能买些DVD放以外,其他几项怎么开展?每个项目都需要表演者,他们在哪儿?有的人愿意帮忙但没时间,你怎么找到愿意帮忙还有时间过来的(表演者)?你有落地方案么?”郑春花不想抬杠,其实董锵锵说的这些她全都想过,但知易行难,去哪儿找人是她当前最大的困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