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山川复清明(2/2)

迎着女子澄澈如水的目光,思宓接过,手指开始笨拙地在音孔上慢移轻动,吹气进去,簧片在笙里一下下颤动,像心在颤动,声乐纷然婉转,忠实传达出乐者的万千心绪……

另一处,身陷于阵阵喧闹中的伯益,微眯着狭长双眼,在兽皮上边写边念道:“自管涔之山至此,其神皆蛇身人面,其祠:毛用一雄鸡、彘瘗;用一壁一珪,投而不糈”,写罢扭头请教一下坐在身边的郭太公,见老人点头,才终于满意地收了笔。

眼前欢腾的仪式引发伯益感叹:“后土是一切生灵的源起呵,据传女娲神蛇身人面,一日可有七十般变化,伟大母神赐予我们生命,也赐予我们无限可能,是最厚重的温暖和保护。”

坐在主位上的禹听了,点点头:“来于斯,归于斯,生而为人,不管被逼仄至何等困境,都得拼劲全力,以待绝地逢生,咱们可都是地母的子孙啊。”

郭太公笑意盈盈,脸上的褶皱都要挤到一起了:“实话说,老汉我好不容易扎挣到今天,居然能看到水患退却的一日,才是打心眼里庆幸哩!”

禹朗笑道: “老人家,我看这里山水一派生机,此地乡民那可真是有福气呀!”

郭太公赶紧立身就要站起,急忙提出请求:“首领若不嫌弃,那就请多留几日吧,无论怎样招待,也难尽我们的感激之情啊。”

“老人家,快请坐下,”禹欠身,轻扶老人落坐。

一旁的伯益也开口了:“水退之后,咱们和乡亲们开辟了良田桑土,疏通了田间沟渠,重兴贸市以互通有无,真是越发亲热熟络了,只是重任在身,不日该当启程了,太公,我们心里也有不舍呀。”

“伯益还是老样子,大约每过一处,总免不了来番唏嘘哦?”禹露出一副调侃说笑的情态,和煦的眼神投向那热闹的人群,“我看这次,可不光是你一个人舍不得走喽!”

伯益顺着禹的目光看去,会心一笑,不置可否,轻松提起陶罐,为禹和郭太公斟上酒。

郭太公不知道他们找的是谁,但也忍不住问道:“大禹首领,倘若真有治水志士愿滞留此地,您想必也舍不得吧!”

禹慢抚清须,笑答:“虽然不舍,也当随他们意愿了。”

郭太公相当震惊:“这可都是您的左膀右臂呐,半途而废,岂不是自误了?”

“其实未必,我是太清楚这些兄弟们了,他们秉赋各异,心性亦不一而足,离了我,另有大用亦未可知啊,您老看我这治水之法啊,一疏一堵功效有别,选不对才会误人误己呦!”禹娓娓道来,“他们当中有人愿留下来实是好事,分洪工程不光是挖开口子即可,更不是一朝一夕能做成的,每年仍需留意修缮,不然没过多久,泥沙又会堵上,他们能守在此处发挥才干,推行伯益所教的稼穑之法,亦可协助州牧落实联盟之策,治洪防灾与稳定民心也都有了长远的保障。”

(州牧:古代指一州之长,即每州的最高长官。出自《书经·周官》:“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内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

“ 山水同在为‘清’,阴阳更迭生‘明’。太公哇,大禹首领常赞贵乡水秀山明,您看眼前这些山水风物,虽历经洪劫,终又复归清明气象,旦得天地滋养,安然各美其美,可见其生发向荣皆自有时机,又岂是人所能左右得了的。”伯益有感而发,仰头举杯饮尽。

(清明:清明是传统文化中唯一一个既是节日,又是节气的日子。《历书》有言:“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而作为节日,源自春秋介子推在绵山焚逝以定的寒食节,合称清明寒食节,成为国人心怀感恩,缅怀先贤的节日,“介休”亦因此得名。)

郭太公唯唯点头,心下对大禹一举多得的部署暗自称奇,如此开阔通达,当真少见,怪道说他的队伍行至哪里,该处便会民生恢复,壮大富足,想来,治水大业功成之日不远矣。

此时,众舞已毕,人群渐渐散开来,笑声恣意,酣畅淋漓。

“猜我是谁!”小哀不知从哪儿冒了出来,猴儿般跃到思宓背上,气咻咻地从背后蒙上他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