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不同的肥料(1/2)

装好了化肥,福生和陈大雷就迫不及待的就运回了地里,都迫不及待地想要看一看效果。

萧蝶和李燕也嚷着要一起去看看,于是坐上了三轮摩托车,一起去了八连实验田。

算一算这玉米种下去也将近一周了,施肥确实得跟得上,如果这一批效果显著,那么,大面积推广之后,不但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能够提高农户们的收入。

而且四十五团这片地方,种植面积最多的其实是棉花,只是时间上不允许种植棉花作为实验,英子才选择了生长周期较短的玉米来代替。

如果种植玉米效果十分明显的话,那么同样的也可以用到种植棉花上,新疆的棉花一直是新疆本地的一大经济支柱产业,无论是国内的销售,还是出口外贸,棉花都给新疆的经济做了极大的贡献。

新疆由于日照时间长,无论是瓜果还是棉花,生长都更加的占有优势,瓜果中的糖分更容易积累,棉花的绒更长,品质更好,产量更高,土壤和气候条件也非常适合棉花的种植,日照时长最多可达18个小时以上。

起初,新疆的棉花种植基础是非常薄弱的,50年代,第一代新疆兵团军垦战士,不断改良棉花种植技术和推广棉花种植新技术,这才有了如今的种植规模和面积。

以前小的时候,基本家里面的孩子都会帮着种地的父母一起捡拾棉花,福生和陈大雷也不例外。

“哎,是不是前面那块地?”李燕坐在后面,伸手指着前边的一块绿油油的耕地说道。

福生顺着李燕指的方向看去:“对,我们的实验田就在那里。”

“看起来不赖嘛,生机勃勃的。”萧蝶也看到了实验田,模样和周围的土地格格不入,只有这一片是刚发的新芽。

到了地方停好车,几人从车上下来。

“哇,绿油油的,看着好舒服呀。”萧蝶伸了个懒腰,忍不住发出一声赞叹。

“我看怎么都长得不太一样呀?有的高,有的低,你看中间这一片长得最好,又整齐又高。”李燕指着中间的那块地说道。

陈大雷和福生把化肥搬了下来,放在了地头临时搭建的棚子里。

“你说那一块呀,那一块是福生搞的新技术,据说叫什么膜下滴灌技术,他自己也对这片地信心最大,相信一定比其他的长得都好。”陈大雷放下化肥,看到了她们所指的那片地。

萧蝶看向福生,心想真是太内卷了:“咦,班长又有什么新发现了吗?这样显得我们大学都白上了。”

“没有没有,就随便鼓捣着玩儿的。”福生谦虚地说。

“每次都这么谦虚,实则憋了个大的,好啊班长,你就偷偷摸摸干大事吧你。”萧蝶自然不会相信福生的谦虚之词。

“这些地道是每一片都长得不太一样,有的高有的低,有的整齐,有的杂乱,这中间的有什么不一样吗?”李燕又开口问道。

“这中间铺设了滴灌带,运用滴灌技术,同时也铺上了地膜,保持温度和水分,我把这个叫做膜下滴灌技术。”福生指着脚下的滴灌带说道。

黑色的滴灌带一直蔓延到地的那头,滴灌带的小孔里不断渗出细密的水珠,一直细心地浇灌着这一片幼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