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新朝雅政纸换金(1/5)

忽必烈继位之后,在经济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像是盐税、漕运等,权且不提,单说中统元宝交钞,也就是中统钞的情况。

中统钞看名字就知道是一种纸币,早期发行的原因之一,是为了方便在蒙古帝国庞大的领域内,进行更加便捷的交易。当然实际嘛,猜测很多。

为了保障中统钞的发行,忽必烈下令设立了平准库。也即专门管理中统钞印刷、发行和兑换的机构,在平准库内,储备金银,以做“准备金”。

按照忽必烈自己的说法,那就是中统钞两贯,等于白银一两。这个兑换比率比市价要高不少的,但这是官价,市场交易并不完全按照这个比价来进行使用。

这是前提,既然已经有了中统钞,那么就需要足量的金银,来保障发行。金银哪里来?除了开采金银矿之外,就是下令禁止民间的金银买卖,并收缴储存在一般老百姓手里的金银。

在发行之初,中统钞的运营还有点模样和架势。忽必烈甚至下令,民间有毁坏的“昏钞”,都要进行收回,以新钞或者白银给付。很是稳定了一波中统钞的发行和使用行情,并逐步令中统钞在北方流通。

中统钞发行的前五年,中统钞基本只按照元朝廷中央政府收得的金银实数,来进行发钞。第一年七万三千锭,第二年三万九千锭,第三年八万锭,第四年七万四千锭。一锭为所谓的中统钞本五十两,换言之,即是以白银二十五两为单位。

强调一点,这是理论单位,与实际发行情况并无直接关系,元代纸钞的废纸化,速度极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