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狡猾的英国佬(1/2)

“巴沙,巴沙——”

“轰轰”,耳边传来阵阵咆哮声,杨科诺夫推搡着身边被埋进沙土里面的机枪手巴沙,推了半天,也没有任何动静。

“呼呼”,深吸一口气,杨科诺夫四处张望,也没有看到好基友泽拉西莫夫的身影。

看着眼前的酷似二零式的重机枪,杨科诺夫很不在然的握上了那个沾满灰尘的握把,当他的目光对准前方的时候,突然感觉有了无限的力量。

听着前方冲上来的脚步声,杨科诺夫的手不断的颤抖,脸色都有些潮红,这不是紧张,恰恰是一种兴奋的表现。

“哒哒哒”,杨科诺夫扣动扳机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甚至有一种“身体被掏空”的感觉,虽然是一种“空虚”的感觉,但是他的大脑在这一刻是清醒的,甚至他都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在哪个方向扫射,击中敌人的概率会更大。

杨科诺夫手中的机枪,其实严格意义上讲,是汉军在美洲战场修复好的二手货,甚至还算是“战损版”,而杨科诺夫现在使用后的机枪,都算是成色比较新的,甚至在俄军的所有机枪中,都算是“新枪”了。

毕竟因为俄军落后的工业,供应炮弹和子弹,打到现在,其实已经有一点入不敷出,尤其是对比挥金如土,炮弹如雨的美国和汉国,那更是连上牌桌的资格都没有。

要不是奥斯曼同样是一个“工业软脚虾”,没准现在俄罗斯已经再一次完成了一次类似克里米亚式的惨败,也不可能打到现在。

“哒哒哒”,不断移动的火蛇在杨科诺夫手中诞生,最后在一道白烟的感召下,停了下来。

杨科诺夫笨手笨脚的模仿当初巴沙换枪管的模样,只不过因为不熟练,连续好几次,都没有更换成功,尤其是当对面的奥斯曼人继续杀上来的时候,更是将整个人都弄好似刚刚弄完了桑拿,一股湿漉漉的感觉。

“咔嚓”,当枪管卡住的机械声响起的时候,对面的奥斯曼小丑也已经冲上来了。

当机枪的咆哮再一次响起,当火蛇再一次在杨科诺夫手中绽放的时候,仅仅二百米的区域内,已经堆满了奥斯曼人的尸体。

他们尸体都有一個共同的样子,那就是头朝上,这代表他们都是死在进攻的路上。

这对于一直在和稀泥,胆小怕事,消极避战的奥斯曼陆军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在一直参与这场战争由头到尾的杨科诺夫来说,这相对于圣母玛利亚显灵,刚刚被炮弹震死的巴沙突然活过来告诉他,又回来了一样,处处透露着诡异。

事实上,这批奥斯曼军队,根本就不是奥斯曼军队自己人在指挥,全部都在驻西亚司令部内的英军在指挥。

而整个西亚司令部,听这名字就知道不简单,基本控制整个西亚,势力范围一直延伸到北非,阿拉伯半岛,波斯湾都包括在内。

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庞大的不能再庞大的司令部,其下辖军队,其实就只有四个以雇佣军名义组成的英军师,或者说是“西亚师”。

这四个所谓的西亚师虽然是以师来作为军队编制,但是以英国佬的狡猾,自然要在里面掺杂一点不一样的东西,其中编制不大,下属部队多,就成了一个惯用的伎俩。

之所以说是“惯用”,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在很多殖民地地区,殖民地的英军往往最喜欢做的一件事,那就是让一个军衔不怎么高的军官指挥上万大军,看起来有些越界,但从本质上看,这其实就是英国人骨子里的傲慢,不把殖民地的军队当军队,不把殖民地的士兵当做大英帝国的士兵。

而这个西亚师其实也是这样,只不过因为战略需求,英国人占比相对较高,基础编制一万七千人的一个英国师,在西亚成立后,大规模的招募当地人,经过短时间的扩张,已经引入奥斯曼成熟的士兵军官,硬生生把一个师的规模做到了五万人。

以至于某些英国内部的陆军知情人物就曾调侃这是一次“赤裸裸的超额扩军”,当然,对于这种扩军的方式,英国人自己是比较满意的。

毕竟这种在编制不变的情况下,大规模扩编的做法,在如今这种动不动就上百万的战争中,是一种非常正确的做法,尤其是对于本土陆军不多,战时需要大规模动员的大英帝国来说,这种类似给海绵加水,瞬间膨胀的做法,虽然在那些专业人士眼中有那么多毛病,比如军队指挥问题,基层部队扩充太快,无法有效指挥的问题,甚至还包括战术战略执行问题。

乃至一些军官能力的问题,但这些在此时的英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按照上议院那些大佬的计划,在未来的三个月内,英国必须有能力在欧洲投放至少两百万大军,而这两百万大军从哪里来??

当然是从广大的殖民地征召,至于素质,大英帝国只要合格的炮灰,合格的士兵,还是等你活下来再说吧!!

而上述这些“英式法则”,对于此时还在奋战的杨科诺夫来说,简直就是天书,而且他也不想知道这些所谓的阴谋和大道理,他现在就想说一句:“援军,我们的援军在哪里??”

就在杨科诺夫不断抱怨的时候,整条战线上本来都摇摇欲坠的奥斯曼军队,甚至打出了有史以来最好的战绩,一比二,没有听错,一名俄军换两名奥军,在此时的奥斯曼人眼中,甚至都算是一个划算的买卖。

因为在之前,他们和俄军的占比平均是三比一,极端情况下,甚至到达了四比一。

这种打法,哪怕奥斯曼帝国巅峰时刻归来,也不可能挽救战局。

但在后方,在英军的督战队的机枪下,在英军军官的“皮鞭”下,沉寂了几个月的奥斯曼陆军,正在一点一点的恢复过来,甚至让对面一些老派,经历过上一次克里米亚战争的俄军军官有一种突然起来的恍惚感,这种感觉,只在一个地方,一段时间线出现过,那就是当年在汉军手下向恶狗一样四处乱窜的奥斯曼陆军。

而现在,作为汉军曾经的战友的英军,完整的接过了汉军的衣钵,用这套所谓的“皮鞭理论”来指挥奥斯曼人,竟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或者说就像汉军指挥官当年所说:

“奥斯曼人不是不会打仗,是在他们自己人的指挥下,不会打仗!!”

而在此时的英军眼中,奥斯曼人的形象和汉军眼中的模样正在发生重合,或者说,这就是土耳其人的本质,吃软不吃硬!!

………………………………………

刚刚下过雨的伊斯坦布尔城,如果放在前段时间,大街上萧条的甚至就像俄军已经打过来了一样。

但在此刻,只剩下了“压抑”的热闹。

当英军士兵大摇大摆的从伊斯坦布尔的街头搂着土耳其女人招摇过市,甚至喝了点酒就开始胡乱的时候,对于那些已经被俄军吓破胆的奥斯曼人来说,简直就是一个“福音”。

虽然这个福音看起来有些屈辱,但相比于前几天的“提心吊胆”,以及所谓的,拿着老式火枪菜刀的“全民防御”,这种耻辱,并不能真的让奥斯曼人心痛,甚至可以说,正是这份带有颜色的屈辱,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迎来了宝贵的生存空间。

这种安全是对于普通的奥斯曼人来说,而对于那些明白人来讲,这份所谓的“安全感”,是用奥斯曼皇室的血染出来的。

就在前两天,还在皇宫内赏花的苏丹陛下突然心脏病发作暴毙,他的儿子穆拉德提前继承苏丹之位,也被某些人称为“突然袭击”。

这种突如其来,甚至没有反应的权利变动,并没有停止,原驻防伊斯坦布尔西侧的第十二军军长奥马尔特,在指挥战争时被捕,罪名是“通敌”。

如果说这些已经触碰到一部分奥军的敏感神经,那么接下来的英军雇佣兵,就极大的刷新了某些人对于战争的理解,并且借着大英帝国的名头,震慑了不少打算铤而走险,直接投靠俄军的悍将。

而剩下的事情,就和大多数国家选择的一样,先将军队的指挥权收回,进行一定程度的削藩,然后就是像上次克里米亚战争一样,将战争的指挥权让给了英国人。

甚至这次的转让,比上次还要轻松,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克里米亚战争对大多数人的影响。

而如果说英国人加入后的收权整顿是很自然的举动的话,那么将所有部队,都集中在距离伊斯坦布尔二百公里的前线,就成了一种近乎“赌博”的战争手段。

就像奥斯曼某个将军所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