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乡土文学(2/2)

李悦摆摆手,“这的的确确是罕见的佳作,没有深厚的功底,想写也是写不来的。”

“这些夸奖,我就不客气地照单全收了。”

方言嘿然一笑,“你们在看看,看看这稿子有什么地方需要改的?”

“这篇散文,也是篇乡土。”

王朦环顾四周,说编辑部自然有能力改,但相比而言,有一个人或许比他们更适合。

“您说的是汪老?”

方言记起了万佳宝的话,汪曾其可是既擅长乡土文学、又擅长散文。

“看来我们想到一块去了。”

王朦点头,“正好汪老对伱这次的作品非常期待,我相信请他帮着看看、改改,想必他不会拒绝,何况这篇稿子属实难得啊!”

…………

甘家口,阜成路南一楼5门9号。

方言和王朦下午登门拜访汪曾其,静静地坐着,等他慢慢看完。

“小方你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啊。”

“王朦说的一点也没错,你这個人就是爱进步,不需要别人拿鞭子抽,自己就会鞭策自己,真的是‘不用扬鞭自奋蹄‘。”

汪曾其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眉毛上扬。

方言会心一笑,“您太过奖了。”

汪曾其道:“一点儿都不过,如今能像你这样写乡土的作家不多了。”

方言耐心地听着,才明白其中深意。

近现代华夏文学里,最发达、成就最高的门类,就属乡土文学。

追溯起来的话,可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

乡土文学第一人是鲁迅先生,比如广为人知的《故乡》、《阿Q正传》等等,影响深远。

随后,上世纪30年代的沈丛文、沈雁氷,40年代的赵树理、孙礼,再之后的柳清、周绍仪、汪曾其,把乡土文学向纵深发展,一般来说,乡土文学分为三类。

一种如鲁迅先生,对乡土的黑暗、落后进行批判的。

一种是像沈雁氷,关心乡村和农民生存现状、民生疾苦的。

另外一种,就是沈丛文、汪曾其、废名这种,书写农业文明美好温情的一面。

乡土文学虽然不像长篇那么式微,但也是大不如前,尤其是沈丛文这一个分支。

“乡土不是一个简单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寄托。”

汪曾其说:“你这篇散文简洁洒脱,把父子亲情和湘西风情很好地融合………”

王朦道:“汪老既然这么说,那这篇稿子能否请您老来改一改?”

“不,这稿子不能由我改。”

汪曾其扬了扬手。

“汪老,这是为什么?”

王朦和方言面面相觑。

“你们误会我的意思了,既然写的是湘西风情,我想有一个人比我更合适。”

汪曾其面带微笑,“那就是我的老师,沈丛文。”

方言惊了个呆,沈丛文是汪曾其的老师?!

汪曾其悠悠地说自己当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之后成了沈丛文的入室嫡传弟子。

“如果当初讲习所把你安排到丛文先生门下,你我今天恐怕要以师兄弟相称咯。”

“您说笑了。”

方言万万没想到,《那山那人那狗》一转二转三转,兜兜转转,竟然能转到沈丛文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