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农家的到来与房地产(1/3)

大汉历三十年,七月六日,长安城郊外。

太子徐爱民瞭望着远方,当看到一支车队出现之后,他马上跑过去叫道:“吴师,吴师!”

马车上的吴越听到了徐爱民的叫声下来笑道:“太子殿下,老夫在此。”

“有十几年没见吴师,孤真想死您了。”徐爱民拉着吴越的手道。

虽然徐爱民有很多夫子,但他内心最认可的还是在他小时候只教了他几个月的吴越,他在上郡的农村只待了两个多月时间,但就那两个月的时间,他到现在都是记忆深刻,内心也是心有余悸的,他是第一次感受到大汉穷苦的地方能穷的他难以想象,天下也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和关中一样富裕。

他不过在上郡待了三个月不到,而农家却在上郡待了十几年。在他看来吴越才是言行一致的长者,能在功成名就之后,还主动去上郡那种穷苦之地带领百姓致富,农家的这些学者都是很具有理想主义的贤者,他自然既尊重又钦佩这些人。

吴越笑道:“夫子也经常想去太子,太子您在新大陆做的事情不错,尤其是带来了土豆,不要看土豆土里土气,但这粮食不挑地,山坡旱地都能种,生长周期也短,而且产能也极其高,土豆可以成为我大汉的新五谷。”

土豆最开始虽然是刘濞他们带到大汉来的,但刘濞能携带的种子非常少,农家他们种植了好几年土豆,但也只是摸到了土豆的一些种植的方法,因为土豆数量太少,难以大范围的普及。

而等徐爱民去新大陆,新大陆的土著教他如何种土豆,如何食用土豆,这些土著种植了几千年的土豆,比起农家几年的摸索经验是太丰富了,徐爱民在他们在新大陆一年的摸索,就比农家几年都要了解土地的习性,他把这些经验交给农家,同时也给农家带来了几万石的种子,土豆这才开始大规模在大汉普及。

有了大量的种子之后,和徐爱明传过来的经验,农家在大汉南北各地都建立了土豆种植实验田,有了对比,农家才发现比起南方,土豆更适合北方的气候,尤其是在九原郡的实验田当中,农家的学者愕然的发现,土豆居然还能在戈壁上生长,产能还不小。

这个特性连农家的人都很吃惊,粮食富裕的时候,土豆还显露不出什么,但遇到饥荒灾年的时候,土豆就能救命无数了。

徐爱民笑了笑道:“此次孤请吴师过来,就是想农家在内史建立农社,把关中的农户组织起来,最好和上郡一般,乡乡有农社,村村有组织。”

农家在上郡扎根差不多有15年,在商农的带领下,农家大量吸收上进的农户子弟,扩张农家的弟子,提升农家的影响力。

现在上郡几乎每个村里都有农家之人,每乡必有一农社,农社成为了上郡最大的乡村自治组织,把上郡几十万农户组织起来。

在农家的带领下,上进的农户共同劳作,共同生产,修道路,建水渠,把山林改造为果园,改造为经济林。在乡村建立了大量作坊,主要以食品加工和原料加工为主,背靠关中这个大市场,上郡乡镇作坊极其兴盛,占据了关中7层的家具行业,一半的鲜肉市场,四成的卤制品市场,水果市场。

尤其是上郡西瓜在长安城已经形成了品牌,每年都有大量的长安商贾,去上进的农社订购西瓜,而后在夏季的时候拉到长安来贩卖,靠着铁路的运输,上郡瓜几乎占据了整个长安暑期水果的市场。

而这些作坊经济作物的利润,大部分都留在了农户的手中,所以这15年时间上郡的农户增加了五倍的收入,在农家的带领下,上郡的农户不但脱贫,而且变得富裕起来,单比农户的收入,上郡农户并不比关中农户差多少。

农家在上郡的成绩引得天下人瞩目,所以法家想要变法,第一个找到的就是农家,大汉不是暴秦,很多强制的手段不能使用,想要把乡村的农户组织起来,法家也必须依靠农家。

徐爱民想要在内史变法,第一个想到的也是农家,所以在一个月前,他亲自写信给农家掌门商农,请农家的人来内史组建农社。

吴越道:“关中的情况和上郡不同,这里的农户收入更高,傲气更重,想把农户组织起来又是极其耗费时间和精力的,希望殿下能做到欲速则不达。”

徐爱民道:“这孤自然懂,农家在上郡了15年才有所成效,孤愿意在关中等二十年时间。”

吴越内心松口气,他最担心的就是徐爱民年轻气盛,想要在短时间内就看到成果,但乡村的事情又极其复杂,越是想看到成果就越容易出问题。

七月中旬,吴越等上百农家子弟开始在长安城四周建立农社。吴越他们在知道菜篮子工程之后,非常感兴趣,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农家每次的突破口都是先给当地的农户带来利益,农户自然就会相信农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