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七章:贾宝玉又挨打,薛宝钗的打算(1/3)

贾琮默默听着,当初明政府拿不出钱。

就是这些名目繁多、花样百出的手段!

把老百姓逼得没有活路。

所以,才会有农民起义。

摊丁入亩看起来对贾家没有什么大影响。

因为贾家的庄屯是爵位继承,本来就不用交税!

但是。

贾府不可能没有林浩所说的事情。

地主阶级的奢侈本性,是磨灭不掉的。

贾赦搪塞道:“我们府上是有过飞洒、诡寄的事情。

但是西城都察院早已处理,庄屯保留下来!

该交税的,一律清理出去了........

没有违法之处,林主事也是琮哥儿同年。

还请多多斡旋呐,主事大人可能不知道。

我们家下不比往年了!

一是飞洒诡寄的土地清理出去。

二是有些庄屯的奴才,公然带土地投靠达官显贵.......”

贾府财政的入不敷出。

真实原因是错综复杂的,就说奴才转移土地!

可能是私人恩怨,也可能是以为苗头不对。

贾府不能长久。

而且收入还要会经营,前几年不就下冰雹了。

再加上朝廷弥补亏空的大势,衰落无法避免。

贾政汗颜,这些事他从来不知道。

林浩摆手:“慢慢说,丁是丁卯是卯。

本官是接管浙江清吏司的,因为工部要银。

上书皇上重新清查,得知贵府大房还有五百亩土地.......”

这就是贾琮的意思。

以他的名义收土地,偷税漏税。

这种事他不干,现在正是进身之期。

要么就交税,要么就不要土地!

贾琮的态度很明朗。

林浩不卑不亢:“今日公事公办,咱们不谈交情。

本官是奉皇命而来,王统制病逝。

在朝廷的说话之人,仅限本官同年贾修撰。

不妨听听他的看法?”

贾琮坐在贾政下首,起身道:“父亲,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儿子身为翰林院修撰,深受皇恩。

见父亲有错不能劝谏,是为不孝。

除不用交税的庄屯之外,代收土地。

隐瞒朝廷,身为人臣,是为不忠。

君父人臣,以社稷百姓为要!

咱们贾家若是重蹈覆辙,把收来土地的该交税收。

飞洒到平民身上,是为不仁。

林主事与孩儿是同年、同盟。

但此事更不应该互相勾结,若是这样。

反而陷林主事于君父与同盟的两难之间,儿子又如何自处?

是为不义!父亲若有这样不仁不义。

不忠不孝之徒,又如何自处?”

“说得好!”

贾政拍案叫绝,心想这个侄儿不愧是状元出身!

果然言辞犀利,一通话直把贾赦反驳得哑口无言。

贾琮稍一犹豫、提袍下跪:“还请父亲三思。”

林浩揉揉眼圈,他觉得很荣幸,有这样的盟主。

兰陵盟何愁不发展壮大?

盟主此举。

第一,保全自己名声,不给人把柄。

第二,也不让他难堪,公私分明。

如果贾琮只是一个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小人之徒。

说实话。

那么兰陵盟盟主的位置,他不配!

丁丑四君子,他也不配。

林浩肃然起敬。

贾赦原本不想同意的,这是一条财路。

今年五百亩,来日贾琮官做大了。

他就可以收几千亩、几万亩,岂不财源滚滚?

无忧无虑?

但是贾琮这番话太刺激他了。

让他第一次明白这个小儿子的难处。

贾赦沉吟不语、脸色阴晴不定。

“你先起来,为父没有苛责我儿的意思。

倘若你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徒。

那我成了什么?”

听这话有所松动。

贾政拈须劝道:“大哥,琮哥儿这么做没有错。

合情合理合法!目今正是多事之秋。

族中唯有琮哥儿一枝独秀,可谓步步惊心。

危如累卵,不能再给人抓把柄了!

否则......重蹈甄家之祸,不远了。”

贾政一方面是迂腐,忠君思想根深蒂固。

一方面是他几年前就有预感,意识到可能会没落!

但却光说不练,束手无策而已。

贾赦这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林浩可是奉皇命而来,只能守着庄屯过日子了。

不过想想。

琮哥儿最会赚钱,少不了孝敬他的。

就是这样。

他也一脸颓然:“既然如此,主事大人自己去查归户部吧。”

~~~~~

小厮打人还是有轻重,不敢下死手。

加之周瑞家的护住头脸,只是身上、胳膊有血痕!

把体面的衣服凝固在皮肤上,周瑞家的声泪俱下。

“太太,你要为我做主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