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三十六章:孙绍祖的取死之道.....(1/3)

悠闲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大观园里窜了一阵门儿。

第二日,贾琮又重新忙碌起来。

河南,开封府。

“反对士绅当差,反对士绅一体纳粮!”

“反对士绅当差,反对士绅一体纳粮!”

整条府城主干大道。

充满了秀才、举人们的身影,和抗议的声音。

物议沸腾!

三品孔雀补子的贾政跺脚道:“宋巡抚,孔孟圣贤!

开科取士已有千年。

宋巡抚怎么能、怎么能不顾圣贤之道呢?”

站在布政使、按察使前面的河南巡抚宋闻达道。

“贾学政,咱们脚下的是什么?

是黄河!都水灌开封了!

本抚不是两榜出身吗?

今天老子不管你是谁!

都得给老子当差!都得纳粮!”

贾政跌足长叹:“这......这,如何是好?

如何是好啊?”

.......

.......

“黄河水淹开封,这是我朝数十年前就有的事!

前朝灭亡有一因,在于水利多处失修.......”

贾琮说道:“当地奏折一上,内阁部院急忙拟出章程。

按我朝惯例,圣上会派一位亲王监河。”

“我那两位哥哥,都是好事揽在身上!

坏事一个劲往外推,二哥会装疯卖傻,三哥推病不去。

说实话...这件苦差事,本王也不想揽......”

凌决袆语气里带一分幽怨:“办得好,一切都好说!

办不好就有人泼脏水。”

贾琮先不接下这个话茬,放下画笔,提起新绘好的地图奉上。

“王爷,开封是边河重镇,开封不保!

商丘、宿迁不保。商丘、宿迁不保,淮河不保。

淮河不保,运河不保。

运河不保,则我大楚不保......”

听贾先生说得如此郑重其事。

凌决袆神色一震,揽揽手袖,拾起图纸细看!

雒仁、甘萱也看过来。

贾琮在折纸屏风后转悠:“保黄河者、保万民、保万民者、保天下!”

“说得好!”

便服的陈东生进来拜见,行过大礼。

“下官正有公事与雒长府交接!

不请自来,还请王爷恕罪。”

他这样在王府未礼先声,看起来就是常客了。

好在凌决袆也不介意,请了坐!

商量道:“陈御史快来帮本王看看这幅图画。”

铺开来,是一幅西北到东南走向的河道路线图。

主干与枝干俱全!

从菏泽、郑州、开封、兰考、商丘。

宿迁到徐州、淮阴、桃源。

其中淮河骆马湖一段的黄河、淮河、运河。

分明是重叠的!

可见黄河一旦夺淮。

必然严重影响运河北运,京师税粮。

”凌决袆犹豫不决道:“依先生看,本王是义不容辞了?”

“不止义不容辞,王爷更应该身先士卒地上书。

古来治河者,鲧用堵法而死,禹用分法而活!

臣子治河,后有工部、户部使绊子。

下有总督巡抚三司你来我往地打战掐架、互相推诿!

可谓吃力不讨好,唯独王爷例外。

谁不小心伺候着,有能上达天听的!

圣上也更愿意相信儿子所说的......”

“关键一步....其他两位王爷不想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而唯独四王爷不畏辛劳,毅然请行......

办得好了,可就是一次机会!”

“我也是这么想的......”

陈东生点点头,那雒仁早已退下去安排别的事了!

可是那位乳母甘氏,事无大小,几乎是随意出入旁听!

她有时似乎对谈话内容感兴趣,有时似乎觉得无趣。

此时见王爷要去起草奏折,还细心地拿出帕子给他擦汗!

陈东生出去与雒仁商议一阵,干咳一声。

贾琮才目不斜视地跟了出来。

“翰林院考几次了?”

“大大小小也有十来次吧。”

这两人行至夹道。

陈东生道:“杨阁老一旦请辞,内阁才有两位!

要么会推入阁,要么圣上特简。

你知道,不经九卿会推,由圣上特简的。

容易遭人非议,上下难行。

到时你很有希望呐,起码九卿这边。

我和汪阁老是站在你一方的。”

贾琮闻言脸色有些古怪,小声道。

“我就说奇怪,前几年那位江苏分巡道的汪道员。

就是走汪阁老的路子.......”

陈东生摆手制止他:“你看看四王爷为人如何?”

“倒像是读过几本书,也识点民间疾苦的人。

四王爷是很聪慧的,只是......”

说到最后,贾琮及时止住话口,摇摇头不说了。

“只是怎么样?”陈东生追问。

贾琮耸了耸肩:“只是自幼不得见生母裕妃娘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