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真累呀(2/3)(2/4)

陈思成有点羡慕,插话:“剧本都不看?”

王寳强怼了一句:“能被沈良看上的剧本会差吗?”

“…那倒是,”沈良还没说话,陈思成接话:“良哥算是品质保证,他的项目就没有低于7分的!”

“没有啦,运气好,运气好…”

“你就别谦虚了,谁不知道沈良出演的电影,起码十个亿!”

“就是,我看他们做票房号召力统计,演员魅力榜之类的,都要先排除掉你…”

“…哈哈,喝酒,喝酒!”

……

这个是事实,关于演员扛票房的话题,也就是票房号召力的话题,很多自媒体会讨论。

其实,演员扛票房指的是在某类型片领域有代表性塑造的翘楚级演员,而不是泛化为名气、流量跟票房之间的转化率公式。

比如过去说香港电影双周一成,周闰发的当代江湖英雄、周星弛的喜剧、成龍的功夫喜剧,都是在自己擅长的类型片领域中,创作性的发挥后再深耕带来的票房号召力。

插一句,当年成龍很吊的…

无论是民国戏还是时装片,都很卖座,即便是文艺片《奇迹》也卖出了3404万,位列1989年年度票房榜第二。

罗维在成龍大火之后,把他以前拍的《龙拳》《拳精》《少林木人巷》等片随便剪辑一下拿到日苯都能赚的盆满钵满。

当然,现在不行了…

其深耕类型片,一方面的好处是,看是谁演的就知道是啥类型片,先进行了观众期待值筛选,那自然既有票房聚拢效果,又会让后续口碑发酵方向比较一致。

此外,因为深耕某一领域,那在剧本、导制团队水平、自身理解发挥方面都更有经验,相当于提前帮观众把了关,起到品质保证合格的效果。

现阶段的大部分演员,是做不到这样的深耕类型化的!

天一部地一部神一部鬼一部的,这自然也就谈不上扛票房了…

放在现在的国内电影市场,除了像沈滕、吴景这种极具类型特色的翘楚演员以外,其他的大部分就不能算在演员扛票房这个逻辑里。但这玩意放在沈良身上是失效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