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难度不小(2/2)

相当于前七年就是修内功的时候,不仅要采购完善的飞机生产线,还需要足够数量的飞行员。

七年之后就是真正开始航空编队开始爆兵的时候,不求赶上东洋人的生产力,但一定要在一些局部战场不至于被压迫的太惨。

一时间赵铭都有些担忧自己的小金库能不能承受住了。

当年国府,在34-36年仅仅两年时间内,光是拨付给国府空军的经费就多达一亿大洋的经费。

而这还只是采购飞机以及运营花销上的,这还不算最初时组建的花销,饶是如此依旧只是维持着一个三四百架战机的空军力量。

当然不可否认,底下肯定有人贪了,而且没少往里伸手。

就算是减半,这花销也属实惊人。

而从察北到如今,赵铭开战现在花出去的军费就多达一千多万。

虽说手里握着价值十几亿大洋,可是那也禁不住这么花的。

他脑子里在盘算着接下来可能需要的花销。

根据现在的一些报价,一架战机的报价约合在五万大洋左右,当然批量采购价格会便宜两三万,可是再便宜也不至于便宜到哪里去。

而且如若要采购各国一些刚刚研发成功批量生产的新式战机,价格只会更高。

而且买了战机,就得买配套零件,燃料,请专业的维修员进行指导。

同时赵铭还得买生产线,那才是大头。

单单战机,赵铭还真可以随便采购,但是只是单纯的战机根本没用。

而且想要飞行员,这军饷肯定少不了,飞行员的各项福利补贴肯定要拉满。

国内飞行员不算什么,关键是海外洋人教官,还有请来的维修员,生产线的技术指导,这些都得花重金才能请来国内。

不然人家凭什么跟你来这里?

现在想想,貌似装甲部队,也不算什么了。

但很快,赵铭眼睛一亮,特么自己着急啥呢?

他想到了一个冤大头,唔,没错,东洋人!

东洋人的军工现在的确还算不得多强,但是人家在航空,在航海两方面的军工可是亚洲最强。

尤其是船坞下水的速度在世界目前都算是排的上号的。

航空工业目前虽然依旧没比奉系航空工业强多少,但也强了不少。

比如从去年到今年,东洋人的飞机产能,在四百一十架。

这个数量放在同时期的全世界或许不算什么,甚至可以说很低。

但在亚洲方面算是翘楚了,目前奉系那边,唔.....怎么说呢有些一言难尽。

虽然奉系的兵工厂能生产飞机发动机零部件、试验架、机身、机翼、尾舵、螺旋桨、冷气机、始动机、冷气始动机等等....飞机配件。

可以说具备能完整生产一架飞机的技术,但是许是太过追求尽善尽美,研发的辽fhl式,虽然吸取了德式和法式战机的优点,但是缺点就是技术难度大,生产成本极其高昂。

所以仅生产出十架,就被迫停产。

因为他们发现,与其自制,要如此高昂的成本,还不如直接对外采购。

国外的飞机,生产线技术更加成熟,而且产能大,价格低廉数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