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是时候让你们见识南蛮王的真正威力了(1/2)

“夫君曾说过,秦昭襄王死后,阴阳家就可以入秦了。妾身想亲自带人入秦看看。刚好阴阳家有一条隐秘的路线,可以从楚国到韩国、秦国,妾身可以先护送夫君入韩,等韩国的事情处理完后,再带领阴阳家入秦。其实,七国的负责观察星象的官员,基本都是阴阳家的人。”

焱妃向众人透露了一个有关阴阳家的情报。

阴阳家在这个世界经营了五百多年,还是有点东西的,在各国安插的眼线和情报这一块,都要远胜过大虞。

只不过出于董璜的战略构想,故而大虞一直没有大肆动用阴阳家的力量;时至今日,在外人眼中,阴阳家和大虞更是完全没有一点点关系。

阴阳家中知晓和大虞关系的,除了焱妃、月神、少司命姐妹以及云中君这些归心了的人之外,剩下的都被安排在了昊京或者远在瀛洲的南都,归心之前都不可能放出去。

就连湘君、湘夫人姐妹这些阴阳家的长老,都不知道董璜与阴阳家的关系。

这次焱妃透露了一点儿阴阳家的秘密,最感兴趣的还是李儒与董翓,作为董璜的情报头子,他们两个对建立情报网很热衷。

不过,很遗憾的是,现在大虞的情报网,除了吞并翡翠虎与韩国的情报机构所组建的情报网有点用外,其他新布局的情报网十分拉跨,且大都依靠商队建立。

但商队本来就是各国重点监控对象,且现在只要运送南方货物的商队,就必然会被楚国针对,也会被其他国的战争代行者怀疑是大虞的人马,出于坑害敌对战争代行者的目的,不仅会千方百计使绊子,甚至会纵兵劫掠。

这让大虞情报网的铺设遇到了不小的困难,唯有韩国那边打开了局面,这让李儒都想亲自去韩国坐镇了。

最近半年来,李儒一直都在拼了命的铺设情报网,拉拢各种人才,目前李儒的谛听组织除了驱尸魔、百毒王外,还降服了隐蝠,收养了一个像魔形女一样能变身的少女。

这個少女被李儒命名为李麟儿,代号“墨玉麒麟”。

李儒觉得这个女孩一定会有大用,尽管真面目有点不符合李儒的审美,但易容百变这一点,却足以让她成为最顶尖的刺客与间谍。

李儒对她的培养十分用心。

“这个时候就不要动用阴阳家的关系了,人多眼杂。瀛洲的体量都有三千多战争代行者,九州起码得有三万吧,说不定能达到十万!他们的眼线都不敢想象会有多少!万一被战争代行者们发现了我们和阴阳家的关系,那可就不好了。我们还是谨慎一点儿比较好。”

董璜拒绝了焱妃的提议。

织田信长都有三座城的事,让董璜终于收起了对其他战争代行者的轻视。

经历了三次任务世界大浪淘沙下来的战争代行者,几乎不可能存在蠢货,很多人可能不像董璜那样平推一个世界,但能够成为一方诸侯的恐怕也不在少数,成为小国君主的也不乏其人。

尤其是华夏系衍生世界众多、天才辈出,远胜瀛洲系的庞大体量在这里,鬼知道从哪里就能冒出一个强者来。

这些人中或许很多都不知道大秦,但有时候知道剧情、依赖剧情,反而才是取死之道。

毕竟有几万战争代行者的大地图,哪还有什么剧情可言啊。

这个时候,与其走剧情,还不如走大势。

不过,话又说回来,剧情没法预测是一会儿事儿,但剧情人物的诱惑又是一会儿事儿!

阴阳家虽然没有英雄,但却有着强大的功法、神秘的背景、美丽的女子!

这些对战争代行者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要知道,现阶段阴阳家的功法,可以比战争代行者神庙里的功法强多了,这可是实打实的超凡世界的顶尖功法。

而且,阴阳家的护法、长老们虽然不是将领类型的英雄,但他们率领阴阳家弟子的时候可是有着极强的加成的,阴阳家弟子本身也会特殊的合击阵法,完全是削弱版的修仙门派的即视感。

这样强大而神秘的力量,哪个战争代行者能忍得住?

如果有能忍得住的,大不了就放出风说“阴阳家有长生的秘密”,或者“苍龙七宿关乎上古一流的强大灭世武器”之类,绝对有人上钩。

只要上钩,就中了董璜的奸……妙计。

董璜其实还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故意把秦时明月的剧情散布出去,让更多不知道剧情的战争代行者也来刷阴阳家的好感度,到时候榨干了价值再一一弄死。

董璜还想选个合适的地方弄个假的阴阳家总坛,吸引利欲熏心的蠢货自投罗网。

“陛下,我们也可假装商队混过去。之前我们利用翡翠虎和韩国经营出来的商路,进行了扩充完善,不过因为和楚国一直处在战争时期,多少受到一些影响,否则的话,我们就可以直接走大江——邗沟——淮河——汝水,直接到韩国了。现在的话,我们可以伪装成韩国的商人,从齐国到魏国再到韩国。”

开口的是李儒。

涉及到机密路线问题,李儒这个情报头子必须要亲力亲为。

但董璜却从李儒的话里听出了一点儿别的意思。

他知道,李儒是故意提大虞和楚国的战争的。

“跟楚国的战争怎么样了?”

董璜立刻换上了严肃的表情,开口问道。

最近这大半年,董璜不理政事玩儿high了,都差点忘了自己还有一个大帝国要关心了。

所以,朕的帝国的版图究竟扩张了没有啊?

在李儒的提醒下,董璜终于关心起了国家大事。

见董璜发问,贾诩隐晦的给了李儒一个赞许的小眼神,而后目视爱徒庞统。

庞统登时会意,立刻介绍起董璜离线的这大半年间的天下大事。

这段时间,大虞的国力蒸蒸日上。

战略上层面上,自从董璜坑了三千多瀛洲战争代行者,让大虞的国库无比充盈后,董璜军的攻势便再次猛烈起来。二百万八阶精锐和二百万七阶县卒级别的仆从军的加入,让董璜军不再为兵力的不足而发愁。

有了充盈的兵力,可做出的战略选择自然也就更多。

贾诩派出使者,想要与齐魏韩结盟,联手伐楚。

虽然因为秦国伐魏,导致处在韩国的程昱做出了联合赵魏楚卫抗击秦国这第一大敌的决定,三晋与楚国打得火热,使得贾诩的战略构想大打折扣,但是看六国都不顺眼的齐国,却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在贾诩派出的使者大肆贿赂齐相后胜之后,齐国君臣一致决定出兵。

与此同时,兵精粮足的黄忠所部,在付出了不小的伤亡后,也攻占了淮阴,将淮阴所有的韩姓人士都迁到了昊京,并开始大肆攻占邗沟与淮河下游的地区,还派出了一支精兵袭击了沛县。

沛县倒是有不少战争代行者在这里挖人才,只不过这些战争代行者太保守,在不敢造反的情况下,自然没法直接掳人,也没法派太多兵过来,只是一群人在激烈内斗乃至暗杀彼此派出去的人的同时,去讨好那些土著名将,希望能够感化这些还年轻乃至年幼的孩子。

结果黄忠大军一到,这些人傻眼了,连忙劝说刘邦等人的父母逃跑,最终,那些文臣系的基本上都跑了,但是一根筋的屠狗辈却留了下来。

没能杀了刘邦、也没能得到萧何,但是也不算一无所获。

之后黄忠平定淮河下游、邗沟沿线的战斗颇为顺利,只有县卒、私卒的,且精兵基本上在之前的战斗中被春申君抽掉走了的这些地区,根本难以抵抗,有的投降,有的逃跑,也有殉国的,但是少之又少。

到董璜回归的时候,这些地区基本上已经成了大虞的领土。

而经过了多次血战,又在韩王的帮助下拿到了韩国部分弓弩军阵的阵图、功法与兵书的黄忠,也在战斗中逐步形成了自己军阵——摧峰军阵。

该军阵的将士主打一个拉弓百发百中、拔刀人马俱碎,远程可摧峰,近战可登难,是一个远程超级强力,但是近战也不弱的军阵。

虽然军阵还在完善阶段,人数目前也只有万余人,但却是一等一的强兵。

齐国见到大虞势如破竹,也连忙发兵。因为齐楚边境的精锐都被李园抽掉去围攻春申君的儿子所统领的十二座淮北春申君封邑,导致齐国占了大便宜,一举夺取了齐楚边境上百座城镇。

原本已经攻下了九座春申君封邑的李园,无奈之下只能够毁了其中的七座城,只留下两座互为犄角之后,暂且退兵。转头带着愤怒的楚人把齐国胖揍了一顿。

楚人的愤怒可以理解,齐国的行为其实就跟历史上的吕蒙偷袭关羽差不多。

楚人一怒之下倒是夺回了不少领地,但是面对齐国、虞国以及春申君之子所部三面合围的形势,李园也无力取得更多的战果。

说到底,李园可以算是一员大将,但却不是孙武、吴起那样的兵法大家,一本《李子》也不足以让他逆转形势。

不过,楚军也不是没有战果的。

深知再不取得战果,楚国绝对会被诸侯盯上的楚王,在战争代行者所奉献的宠姬金智贤的献策下,也玩了一手战略大迂回。

之前楚国援助魏国的军队以及十万精锐的王卒、十万精锐的西线正军,从淮河上游的楚方城秘密渡河,而后一路疾行,轻松击败沿途守军,占据芍陂就食。

芍陂是孙叔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就在寿春西侧,是淮河流域最为肥沃的产粮基地,也是春申君所部最重要的粮食来源。

楚军占据了广阔的产量地带,不仅抢收,甚至还点火焚毁部分不方便抢收的粮食,这可是直接把刀顶在了春申君所部的命门上。

春申君所部几十万主力上百万大军可就等着这些粮草度过下半年乃至出兵北伐呢!

春申君很清楚,这是楚王在逼他出城决战呢。

对春申君不利的情报还不止这些。

在战略大迂回成功之后,楚王立即命人不惜一切代价的堵塞淮河河道,组织沿岸多地的军民,往淮河中埋入木棍,沉入沉船,拉上铁索,埋上铁锥。

一连几百里的河面都这么搞,确实打了大虞军一个措手不及,负责淮水水军的陆逊一时间也无计可施——此时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派出骑兵在北岸冲一波,但当时陆逊手里的陆军并不多,万一楚军有埋伏,反而得不偿失。

且大虞中枢也有意给楚王和春申君制造一个决战的机会。

只有楚王和春申君打得越狠,大虞军才好接收淮南春申君的地盘啊!

淮河流域,还是尽快全部纳入掌控比较好。

于是,大虞淮河水军便“无力的”眼睁睁的看着楚国封锁了一段河岸,最终成功架起了浮桥。

(大虞及关东诸侯现状图)

同样是因为爆兵,高顺、张辽、岳飞、张任、徐晃、韩世忠、孟珙等军团也是势如破竹。

楚国在江西地区并没有像样的军团强军。虽然部分封君手下也有少量强兵,也还有少量的正军驻扎,但却刚好成了高顺等人的磨刀石。

目前,董璜军一共得到了五个军阵,分别是项燕的“风林火山”、姬鲁的“丘甲奋威”、白亦非的“歃血为盟”以及韩国的“弓正弩阵”和“韩原兵甲”。

其中,“韩原兵甲”是韩国的综合性军阵,也是王室军阵,下限很低,兼容性很强,是很适合大面积推广,且遇到优秀的王室将领也会有不错的上限的军阵。当年赵魏韩三家分晋的时候,韩国的立国军阵正是此阵。

姬鲁的“丘甲奋威”也很不错,源自周王室立国军阵的改良,如果不是如今的天地灵气比起周代立国的时候低了太多,军士的身体素质降了太多的话,这个军阵将会非常强力。

此外,剩下的三个军阵也各有特点。

正是因为有了足够多的军阵储备,董璜麾下的将领们才能够有足够多的参考,才能够逐渐摸索出最适合自己的军阵。

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