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 敦煌索氏(1/2)

毫无疑问,桓熙是打心底的喜爱、欣赏赵俱,这并不完全是因为赵俱出自天水赵氏,是陇右第一高门的领袖人物。

赵俱既是忠臣,也是功臣,不能因为一次过失,而抹去他过去的功劳、苦劳。

当然,归根结底,这场叛乱并非赵俱施政不当所引发。

责怪一名文官在外有强敌,内有叛党,城内人心惶惶的情况下,没有守住城池,在桓熙看来,多少有点强人所难。

实际上,对于上位者来说,只要下属大节不亏,哪怕是丢城失地,也并非无法原谅的过错。

历朝历代,都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而赵俱身陷囹圄之际,仍然秉持其忠贞之志,不曾向乞伏鲜卑屈服。

一支为湟中卢水胡,生活在西平郡的河湟谷地。

“梁公爱民如子,又怎会容忍祁复延趁机劫掠百姓,祁复延并非短视之辈,叔父又何必杞人忧天。”

追随索孚东出的沮渠祁复延,就是临松卢水胡的沮渠部酋长,也是部落联盟的首领。

沮渠祁复延的祖先曾经做过匈奴的左沮渠,于是以官职为姓氏。

临松卢水胡在前凉时,能够保持独立,但眼看着桓熙将要会盟河西鲜卑,彻底树立其河西胡人的共主地位,沮渠祁复延又怎么愿意置身事外。

前凉曾经三败后赵,固然强大,但与桓熙的实力相比,还是不够看。

长史急匆匆的闯入府邸,司马纂大惊失色:

毕竟张氏只占据了凉州,而桓熙坐拥雍、梁、秦、凉四州之地,又以能征善战而闻名天下。

“可是城中发生叛乱!”

如今之所以追随张掖太守索孚东出,其实也是顺路而已。

他与侄儿索苞说起了自己的担忧,索苞闻言不以为意,他笑着安慰道:

“沮渠祁复延之所以响应号召,随军东出,是想要前去会盟,顺路为梁公立下功劳。

卢水胡共有三部,一支为安定卢水胡,生活在关中泾渭流域。

此后又与部分匈奴、月氏、氐、羌、羯等胡人的加入,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卢水胡。

司马纂才松一口,又紧张的问道:

送走了赵俱,桓熙又在凉王宫接见了前来拜谒的士人。

沮渠祁复延在入城后,严格约束部众,禁止他们骚扰城中百姓。

索孚闻言,终于放下了心,他对侄儿的判断深信不疑。

只是,两万人的大军,索孚麾下将士不足三千,其余都是沮渠祁复延的部众,这让索孚暗暗感到不安,担心在攻取城池之后,不能约束临松卢水胡。

司马纂闻言,面色惨白。

索苞不仅饱读诗书,其武勇,更是独步河西,当然,他如今还年轻,尚未出仕,因此声名不显。

长史赶忙摇头,安抚道:

“府君!大事!出大事了!”

而最后一支则是临松卢水胡,生活在张掖郡南部的临松薤谷。

临松卢水胡虽然生活在张掖郡,但哪怕是前凉张氏,也只能羁縻他们,索孚更无法差遣他们。

删丹城仅有数百守军,面对索孚与沮渠祁复延的两万联军,还未攻城,守将就已经开城投降。

长史解释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