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前燕出兵(1/2)

由于冉魏与石赵之间的战争,邺城至今没有恢复元气,因此,哪怕慕容鲜卑已经全取河北,但燕国还是以蓟城(今北京城区)为都城。

至于邺城,则由南冀州刺史慕容垂坐镇。

周成的求援使者周邝最先来到邺城,随后由慕容垂派人护送,最终抵达了蓟城。

虽然慕容氏经营蓟城也有数年,但蓟城的宫室又如何能与邺宫相提并论,那可是经过曹魏、后赵两代营构的宫殿群。

曹魏铜雀、金凤、冰井三台自不必多说,而石虎更是在邺城兴建四十多座台观,宏伟壮丽,令人瞠目结舌。

当然,蓟城作为燕国国都的日子也是屈指可数了,慕容儁已经在往邺城迁徙人口,一旦恢复了元气,毫无疑问还是要迁往邺城的。

毕竟慕容氏的国策是向南扩张,占据中原,迁都邺城也更方便他们经营河南地区。

慕容恪摇头道:

慕容恪闻讯,匆忙离开尚书省,赶至大殿。

一旦桓温从中原北伐,进攻河北,目前这些看似恭顺的河北士族,是否还能与自己一条心。

“况且,河东细作来报,凉州发生叛乱,桓熙正往河西平叛,苻氏也正准备出兵攻打关中。

原时空中,慕容儁在临死前,甚至想要将皇位传给慕容恪,认为只有他才能担负起重任。

“时日一久,必能解许、洛之围,何以需要十万步骑!”

慕容儁深以为然,询问道:

“如此,是否应该出兵占据野王?”

思索片刻,姚襄决定彻底与东晋和解,在秋收之后,退出淮南东部,回师淮北,以取信于晋室。

前燕欲救洛阳,必由野王借道,让吕护留在野王,指不定什么时候他就改旗易帜,把燕军的退路给断了。

盛名之下无虚士,当然,殷浩除外。

虽然桓温近些年的名头被其子桓熙盖过,但慕容儁也不敢小看他。

“你倒是有几分胆识。”

“否则,即使今日占据了幽、冀二州,也难以保住这份基业。”

慕容恪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此战不仅是要救周成,也得让中原各方诸侯见识我大燕的兵强马壮。

周邝为他分析道:

“如今天下二分,桓氏已得其半,若使桓温占据洛阳,逼迫司马氏还于旧都,晋廷必将沦为桓温的手中玩物。

狮子搏兔,亦尽全力,又何况此战事关重要。

自己再想争夺中原,只怕就得落于下风。

吕护所盘踞的野王距离洛阳并不远,仅有一百八十里,骑兵奔袭,一日即可抵达洛阳城下。

然而,姚益生离开不久,淮南就发生一件大事。

慕容儁不认为桓温能是自己四弟的对手,但也担心慕容恪背负太多的压力,因而急功近利,落入了桓温的圈套。

“他若不听号令,微臣正好引兵南下,将其讨灭!”

慕容儁并没有明说要以何人为将,但今日将慕容恪唤来商议,主帅人选,自然是非慕容恪莫属。

当初后赵兖州刺史魏统去世,其弟魏憬继领其部众,在殷浩的唆使之下,进攻姚襄,最终被姚襄吞并。

他大喜过望,连连拜谢,随即带着告身、印玺告辞。

“只不过是救援周成,有数万人马从旁牵制,使桓温不敢全力攻城即可。

当然,说这话时,究竟有没有暗藏刀斧手,并没有人知晓,毕竟慕容恪当时坚决推辞,也成就了一段佳话。

只有让桓温的势力威胁不到河北,慕容儁治下的河北士族才能维持住他们有限的忠诚,继续与慕容氏合作。

慕容儁赞同道:

说着,慕容儁又问道:

“此战,太原王要征调多少将士?”

当然,姚襄也不是白白退出淮南。

兄弟二人相见,慕容儁与他说起自己想要出兵救援洛阳的想法。

“吕护新近归附,并没有叛逆之举,若是无故讨伐,只恐人人自危。

东晋兖州刺史荀羡趁机占据了兖州。

而桓温一旦夺取洛阳,自当用心经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势必要把周成逐出许昌。

“诚如陛下所言,洛阳当救,但是欲往洛阳,则不能使吕护留在野王(今河南沁阳),此人反复无常,不可信任!”

当周成的使者被带到慕容儁的面前,慕容儁内心还是高兴的,只是他没有将这份喜悦流于外表,而是沉声道:

“你主向晋室称臣,如今桓温要讨伐他,这是晋国内部的事务,你们不向司马氏诉状,反而求朕出兵干涉,是何道理。”

正如周邝所言,一旦桓温彻底控制了晋室,谢尚、荀羡等人听命于桓温,姚襄即使占领了部分淮南地区,也等同于身陷死地。

周邝立即道:

“我主愿向陛下称臣,永为大燕藩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