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三方拉拢(4/4)

不久后,由吴昇亲手所写的书信在塘骑加急的情况下,不过一夜便送抵了山海关。

这座由中山王徐达奉命修建,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的关隘,虽说没有明末那般铜墙铁壁,但放在洪武年间依旧是足以阻断北平与辽东联系的雄关。

就其关城而言,其城垣周长近八里,城高四丈七尺米,厚两丈三尺,哪怕是渤海军手中的三百门野战炮狂轰滥炸了整整两日,也不见这关城露出半点垮塌的痕迹。

“娘地,若是这里的火炮是三百门攻城炮,那这山海关早就被拿下了。”

山海关北,徐晟站在火炮阵地上,用望远镜眺望山海关城,嘴里不免夸耀起了自家的攻城炮。

“你倒是敢想!”一旁的孟章笑骂:

“若是真有三百门攻城炮,我们这神机营起码得有两万人。”

孟章这话没说错,即便是渤海军中最轻的野战炮,也需要每门炮对应一个小旗。

如果是三千斤的攻城炮,那起码需要安排三十人,也就是三个小旗才能押运,一个小旗才能操作。

三百门攻城炮,最少也得配置一万人才能合理调配。

“我也只是发发牢骚,就是不知道殿下的那封信有没有效果。”

徐晟发出啧啧声,显然不太相信一份信就能拿下横亘在北平与辽东之间的山海关。

正因为山海关十分重要,因此眼下的吴寿安收到了多方来信。

山海关指挥使衙门内,相貌并不出奇的吴寿安坐在自己的主位上,看着桌上摆放的三封书信,怀揣着沉重的心情一一打开。

第一份,是北平的朱棣给他写来的,无非就是眼下耿炳文已经战败,山海关已经是孤城一座,无法坚守,如果吴寿安愿意,那朱棣愿意亲自来受降,并且拔擢他为北平都指挥同知。

对于朱棣的信,吴寿安兴趣不大,毕竟如果只有朱棣一方进攻山海关,那他完全可以凭借山海关挡住朱棣十万兵马。

眼下他所担心和畏惧的,实际上是关北的朱高煦,因为他们的火炮着实犀利,如果真的放任他们狂轰滥炸十几天,那即便山海关再怎么坚固,却也还是会有沦陷的一天。

想到这里,吴寿安拿起了第二份信,而这份信内容则是朝廷表彰他死守山海关,特意拔擢他为右军都督府同知的消息。

“呵呵……”看着那所谓的拔擢,吴寿安轻嘲一声。

现在他最需要的不是拔擢,而是援军。

明明半个月前朝廷还写信给自己,让自己突围向海,届时有舟师前来接他们撤退。

结果只是过了几日,南边的口风便已经转变,一副需要自己死守山海关的嘴脸。

轻嘲摇头,吴寿安将手伸向了最后一封信,也就是渤海送来的书信。

他缓缓将其打开,可其中内容却让他瞳孔震动。

吴昇与刘嵩投降,耿瓛自刎而死,沈阳被克,九连城走朝鲜水道撤退……

“好啊……”看着信中内容,吴寿安啧啧几声,这才发现自己已经是辽东最后一座正面与渤海军交战的城池了。

既然如此,那降了又能如何,起码从信中内容来看,朱高煦并没有因为自己一家三人对他的阻拦而生气,反而胸襟宽阔的优待了他的侄子。

“吴辉!”吴寿安对空荡荡的中堂招呼。

不多时,中堂外的影壁后便走出了一名千户官,吴寿安也抬手示意他走来。

待吴辉走近后,吴寿安才开口道:“今夜子时你开北门关,派出一人去渤海营帐,告诉那孟章,就说我吴寿安降了,但希望他们带兵入城拼杀一番,事后便说你我战死城中。”

“将军,我们……”吴辉欲言又止,但在吴寿安的目光下,他还是忐忑着点了点头。

“下去吧。”吴寿安拍拍他的背,吴辉也顶着复杂而忐忑的心情离去了。

瞧着他离去的背影,吴寿安只能靠在椅子上长叹一口气。

“此战若是输了,我恐怕要成为开国第一罪人了……”

《渤海纪事本末》:“昇无援而降,上以利害诱昇,昇书信与寿安,寿安降,遂山海关破。”

《明世宗实录》:“吴晟、寿安、嵩三人与上战,虽败而慕之,是以炳文兵败无援,遂降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