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暴风雨到来之前(2/3)

这里面就不得不提一点,东京本土的资源限制和他们本身的换国策略了。

广场协议就是一个很好的引申了,只不过最后苦的就是东京的普通平民罢了。

一九八五年当年,竹下登是非常主动要求签署广场协议的,难道说竹下登是傻子吗?他看不到背后的利害关系?

明显不是。

相比广场协议对东京带来的伤害,竹下登他们明显更加看重背后的收益,而竹下登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东京的房地产这个蓄水池,还是太小了,没能撑得住,最后不得不暴雷罢了。

陈国华很清楚竹下登他们为什么要签广场协议,因为东京的矿产资源极端贫乏。

现代大工业生产所需主要原料、燃料,绝大部分依赖进口。

东京对原材料和能源的对外依赖度曾高达百分之八十四,其中铝100%、镍100%、磷 100%、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铝矾土100%、煤%、铅%、锌%。

在粮食上,更是不能实现自给自足。

要知道,从战略资源角度而言,这些粮食、能源、原材料等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

如果这些战略资源严重到无法自给自足的话,一旦全球局势发生突变,进口渠道就有可能随时被切断,那么这个国家便很快就会因为资源不足而崩溃。

作为资源极度匮乏的东京来说,竹下登他们当然非常担忧会被外界切断进口资源的渠道。

那么东京能够怎么办呢?

当然是对外收购那些外国的土地、矿产、能源等等优质资产,当年东京之所以会喊出买下整个鹰酱的口号,其实就是因为他们对外投资非常高。

比如在去年,也就是一九八九年,他们在鹰酱的投资超过四百亿美元,欧洲超过两百亿美金。

而这还仅仅只是一年时间内的投资罢了,如果时间再拉长好些年,就会发现东京确实很有钱。

在鹰酱这边,很多优质资产背后的资本,其实大都是东京那边的产业,比如哥伦比亚公司。

反倒是在南美洲、大洋洲等地,他们可就购买了大量的土地,投资了很多矿产等等,这就是他们换国计划之一。

广场协议之后,东京的收益并不仅仅只是这些。

首先一点,广场协议之后,日元确实增加了,但东京对全球的贸易顺差依然存在啊,并且还是保持较大的顺差。

所以说广场协议而导致的日元升值,对于东京出口来说,影响并不严重。

其次说到日元升值,东京难道就亏了么?

当然不是,他们是大赚特赚了。

就只说一个数据好了,从广场协议之后,东京的民间和政府拥有的海外资产,在扣除负债之后,对外纯资产余额在一九九零年增加了百分之十一,达到了三千两百八十亿美元。

仅凭这点,就可以说明日元升值之后,东京对外投资的获益到底有多么强大了。

因此,如果单纯只是看到广场协议对东京本土经济的剥削和伤害,以及未来三十年都在还债这这一面,毫无疑问是过于片面了一些。

陈国华当然不会用那么狭隘的目光来看待这件事。

原时空历史上,在七十年代末的时候,东京的大平正芳可是跑过来内地这边,给内地提供了将近两点五八万亿日元的贷款。

是的,两点五八万亿日元。

在原时空的历史上,一日元相当于零点零零六四一六美元,也就是说,两点五八万亿日元等于一百六十五点五九亿美元。

这笔钱是用于京城地铁、首都机场、电气化铁路改造、大型港口泊位等项目。

每年利息是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三点五左右,看似不高,但在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升值,东京赚麻了!

只不过,这个时空嘛,内地根本不需要这些贷款。

拢共才一百六十五点五九亿美元的贷款,当时的张继汉他们这些人当然是瞧不上了。

因为那个时候,华润公司每年都能赚一两千亿美金,甚至是不止。

“老陈,你真的能够确定东京的房价肯定会暴跌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