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涅槃和回家(求月票)(5/5)

这群人是真的很热情,陈国华哭笑不得地驱散众人。

“好了,大家都先回去工作吧,等下我会优先解决大家的问题,别急.”

也就是半个月的时间,他们不至于真的有那么多问题吧?

反正陈国华是不太相信真有那么多技术问题,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他们最近怕是真的在偷懒。

“老薛,老葛,最近所里真的没出什么意外吧?”

主任办公室内,陈国华看着薛亚军他们几人,微笑着询问道。

“主任请放心,确实没有出事儿”

听到他们的回应,陈国华点点头,心里也松了一口气。

其实,自从监控摄像头安装好之后,就再也没有出过任何意外了。

并不仅仅只是监控摄像头的严防死守,更多是针对一众科研工作者的严格筛选,剔除一切可能潜伏着的大学生、实习生等。

马明伟和殷孟伦他们,都会被薛亚军进行定期安排,走访众多科研工作者家中的情况。

很多街道办、合作社等,都会配合振华研究所的工作,重点防范他们管辖下的科研工作者的家庭情况。

比如有没有来过陌生亲戚,有没有突然间变得很富有等等。

这些情况,都需要逐一核实!

振华研究所本来就很有钱,平时也没少奖励科研工作者。

但终究是有限的,不可能跟那些愿意花大价钱收买人心的资本家相提并论。

而甭管如何,只要密切关注,那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等陈国华处理完这些工作之后,他这才开始进入正式的科研工作。

“老陈,我们已经完成了深紫外光刻机的所有研制工作,包括你之前提出来的侵入式深紫外光刻技术,我们也已经在前段时间攻克了.”

“目前我们已经可以制造出七纳米芯片,尽管这样做会增加成本,良品率也很低,但这个技术我们确实已经完成了”

听着章济川的汇报,陈国华闻言,顿时微微一笑。

前者是负责光刻机实验室的研究员,通过一两年的技术突破,现如今也掌握了深紫外光刻机的大部分技术。

要知道,深紫外光刻技术是制备十四纳米芯片的必备技术,是不可能绕过去的一道坎。

至于章济川刚才说的侵入式深紫外光刻技术,这东西确实可以完成七纳米制程,但良品率太低,成本太高。

通常来说,这玩意儿就是实验室技术,并不能作为工厂的生产技术。

这一点,就好像是贝尔实验室里的很多技术,它只能是实验室技术,无法进行推广。

原时空历史上,很多黑科技,提前二三十年,甚至是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经出现了。

然而想要真正落地这样的技术,却又遥不可及。

因为技术想要推广,成为民用技术,那就必须具备可以大规模生产、成本降低、便宜好用这三个特性。

如果达不到,那就被淘汰,或者只能继续优化了。

“所以,老陈,我想问问你,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极紫外光刻机的研制工作?”

听到章济川十分期盼的语气,陈国华顿时乐了:

“你还盯着这玩意儿呢?我不是早就跟你说了嘛,极紫外光刻机技术,最少最少需要十几二十年的时间,而且我们现在有十四纳米制程技术,暂时已经足够我们使用四十年了”

目前西方的光刻机技术发展速度,跟原时空相比,尽管已经加快了差不多十年左右。

但是跟振华研究所相比,还是落后了超过五十年。

双方根本不在同一个层级,没办法比较!

也因此,陈国华并不急着研发极紫外光刻机。

这个技术,他是可以随时拿出来的,如果他要是全力以赴地研究这门技术,那么绝对可以在五年内完成。

但现阶段来说,他们并不需要这样的技术,优先等级应该排在很后面。

被拒绝之后的章济川也不生气,而是等会议结束之后,找薛晋权、顾小凤等人进行商量。

薛晋权是负责光学仪器实验室的,顾小凤则是准分子激光器实验室的负责人,还有其他几人则是各自实验室的负责人。

而想要实现极紫外光刻技术,那就必须要构建具有几十万个零部件的二氧化碳激光器,用来实现制造极紫外光。

同时还需要研制出一块特殊的镜子,用来收集这些极紫外光。

它涉及到了数学、光学、流体力学、高分子物理与化学、表面物理与化学、精密仪器、自动化、软件、图形识别等众多学科。

但章济川觉得,只要优先解决那些二氧化碳激光器、磁悬浮风扇、特殊的镜子等零部件,那么后续就可以再来解决其他问题。

对于他们的小动作,陈国华怎么可能不知道?

他也只是微微一笑,叮嘱他们别耽误了正常科研任务之后,其他就随他们而去了。

接下来两天时间,陈国华都在实验室里忙碌着。

等解决了光学仪器实验室、设备研发实验室、发电机组和输电设备实验室、数控机床实验室等众多实验室的项目技术问题之后,陈国华这才终于钻进航空发动机实验室,专心致志地搞轰炸机发动机的研发工作了。

尽管轰炸机的发动机,是涡轮冲压喷气发动机,看似很普通,实际上,它涉及到的技术一点都不普通。

甚至,比战斗机的那款变循环发动机还要复杂很多。

“老刘,我们弄清楚一点,变循环发动机是需要加力燃烧室的,否则战斗机在极速飞行的时候,发动机就无法提供充足的推力来加速.”

“同理,我们轰炸机的发动机也需要加力燃烧室,因为轰炸机体积庞大,我们不仅仅需要考虑到它在两马赫巡航速度时能否节省更多的燃油,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它在极限的两点五马赫速度时,能否自救的问题.”

实验室内,陈国华针对刘晋年他们提出来的技术问题,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释。

两款发动机的加力燃烧室,名字都一样,但实际上它们的设计、推重比等都不一样的啊。

自然也就代表了不同的技术。

然而,陈国华并没有在航空发动机实验室待多久,邱宗岳便找了过来。

两人回到主任办公室,邱宗岳就把港岛那边的情况给说了出来,顿时让陈国华都忍不住皱眉了起来。

现如今已经是一月中旬,也就说,已经到了华润公司半个月一次的招商大会。

原本陈国华还以为暂时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毕竟现在是一九六四年啊。

结果,还是出问题了。

PS:月底求月票!(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