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热闹的采访,莎娃首胜(2/4)

“我相信在自己的发球局里,陈然想要完成破发,绝不会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面对着长枪短炮的美国媒体,伊斯内尔自信地说着。

也有需要寻找新闻的华夏记者提问道:“伊斯内尔先生,您还记得去年那场惊心动魄的决赛吗?”

“记得,当然记得!”伊斯内尔顿时来了兴致,“老实说,我也没想到陈然在那次比赛之后竟然能一飞冲天。他现在已经是我们85后球员的榜样。”

“我们在告诉世界,85后球员也已经在男子职业网坛展露头角了。”

“伊斯内尔先生,你似乎还没转职业吧?”华夏记者又继续问道。

“是的,我还是一个学生,会从NCAA领取奖学金。”伊斯内尔坦诚地说道,“我可以有ATP积分,但因为NCAA的规定,我得到的比赛奖金会暂时寄存在ATP那边。”

等他哪一天正式转入了职业之后,会一次性地从ATP那边领取奖金。

“如果我这次可以赢陈然,那我就决定立马转职业。如果赢不了,或许还需要在NCAA继续磨炼。”他非常诚实地说出了自己的内心想法。

“当然我认为自己如今的实力,足以在职业网坛立足了。”

有一点毫无疑问,伊斯内尔的确是美国85后里最出色的球员。

不过当陈然出席新闻发布会时,采访的记者媒体人数暴涨了十倍不止。

里三层外三层,几乎将并不大的新闻发布厅挤得水泄不通。

中美两个国家的记者,都对陈然充满了兴趣。

“陈,你能说下这次比赛的目标吗?四强,决赛,还是双冠?”有一个美国记者发问道。

陈然非常淡定地说道:“首先赢得下一场比赛,进入32强。”

就这?

“难道你没给自己设定目标吗?”

陈然轻轻微笑了一下:“你知道的……在体育界里有一种症状叫‘冠军后遗症’。我现在的身体状况还是有些疲劳,所以不敢给自己设定太过远大的目标。”

“只要不是首轮被淘汰,那就不算糟糕。”

天呢,你可是票房还是收视率的保证,竟然……

这是在放烟雾弹还是另有原因?

不过“冠军后遗症”这种现象的确存在,也能被大多数人接受。

运动员不是机器人,总会存在状态起伏。

“你对伊斯内尔怎么看?你们有过交手记录。”美国记者又继续问道。

“怎么看?我即使站在一把椅子上,都无法和他平视,这家伙太高了。”陈然惊叹道,“我非常讨厌和他合影,所以这场比赛能不能例外?”

全场记者闻言后,也发出一阵笑声。

其实陈然对伊斯内尔最深刻的印象是,这个家伙在十多年后的美国竟然公开宣称自己是大统领的粉丝。

这在体育界里需要莫大的勇气,也意味着这家伙还是挺有个性的。

紧接着,陈然又继续说道:“伊斯内尔的发球非常棒,对我的接发球技术是一种考验。”

又有一个美国记者发问了:“你好,我是来自《时代周刊》的。陈先生,你对自己登上了《时代周刊》有什么想法?”

“按照以往惯例,只有亚洲巨星才能登上《时代周刊》的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