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三章:奥匈帝国投降,全线大反攻(2/2)

而德国方面的军队数量只有协约国的一半,满打满算也只有不到500万人。

更重要的是,这500万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新兵,实际战斗力也让人质疑。

并且,德国至少有百万军队受俄国牵制。自从奥匈帝国被俄国突然袭击之后,不过就加强了在俄国边境的防御,防止俄国故技重施,打自己一个措手不及。

此时双方都抱着必胜的念头,因为这场决定胜负的战役一旦失败,那真的离失败不远了,甚至很有可能会被敌人直接打进首都。

协约国虽然没有这样的担忧,但之前各大欧洲媒体已经把牛皮吹出去了,这不少英法媒体给民众信誓旦旦的保证,会在1917年年内结束战争,让国民能够过上一个和平的圣诞节。

民众们可不管前线的战争会不会复杂多变,如果这时候前线传来不利的消息,谁都无法承担民众的怒火。

要知道,为了促进这场大决战,英国人可是更改了自己的征兵制度,从之前的募兵制改为征兵制,也很快就筹集了200多万的作战军队。

虽然这其中由真正英国人组成的军队只有不到100万,但征兵制也确实让英国人拥有更多的兵力。

如果这时候前线传来任何不利的消息,恐怕民众们第一时间就会抵制刚刚修改不久的征兵制,甚至会影响英国的兵源。

在这种压力之下,协约国的政客们可不管前线的实际情况。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顺从民众的意愿,在今年彻底结束战争。

虽然会为此付出更多的伤亡,但和全面胜利相比,一些伤亡也是完全能够接受的。

特别是英法国内都拥有大量的殖民地军队,这些殖民地军队就是用来充当炮灰的。

协约国总司令部在这次反攻中采取了和之前截然相反的战略,选择了集中压迫式的冲锋,而不是之前的迂回包抄。

其实想想也很正常,在比利时,法国和德国的边境中,分布着协约国同盟国超过1400万的军队。

虽然这些军队分布在各个方向,但也基本将前线占满,能够突围的地方已经很少,极其容易被敌人另外方向的军队发现。

与其这样,还不如利用人数的绝对优势,直接在正面集群式冲锋,主攻敌人的某一个点,然后一拥而上,破坏敌人的防御阵线。

虽然这么做会导致更多的伤亡,但目前协约国军队最不缺的就是人数,最耗不起的反而是时间。

在8月6日到8月10日五天的时间内,协约国的单日伤亡人数分别高达万,万,万,万,万,单日死亡人数也分别高达万,万,万,万,万。

五天时间就造成了万人的总伤亡和万人的总死亡,平均每天就有超过万人死亡,万人受伤,这样的伤亡数字远超之前的战争,也超过去年两大战役大部分时期的伤亡。

当然,在巨大伤亡的前提下,协约国取得的战果也十分喜人。

首先是给德国造成的伤亡,德国人的伤亡虽然远远落后于这一数字,但五天下来的总伤亡也高达近十万人,死亡也将近三万人。

虽然看起来双方的战损比近乎2比1,但要知道,协约国这边动用的大部分都是殖民地军队,这样的战损比反而是协约国占优。

之所以协约国能用土著部队打成这样的伤亡,是因为三大战线都囤积了大量的火炮,甚至总火炮数量已经超过一万门。

整个西线战场每天消耗的炮弹都数以百万计,远远超过英法澳意美五国加起来的炮弹生产总和。

还好有着美国这个狗大户作为供给,西线战场短时间内也不缺炮弹弹药之类的。

毕竟美国人的陆军动员进度一直很慢,目前的陆军总规模才刚刚超过二十万人,真正有战斗力的军队甚至不足十万人。

在这样的前提下,美国人肯定想从其他方面加大对战争的贡献,免得白白付出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如果对于战争的作用很小,在战后也分配不到什么重要的利益。

随着时间进入八月中旬,奥匈帝国和协约国的合约也正式签署。这也代表着这个最先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国家,在经历了两年多的战争折磨之后,终于选择以投降为结束,离开这场战争。

根据奥匈帝国政府的不完全统计,场战争带给奥匈帝国的伤亡人数高达300多万,死亡人数高达80万以上,造成超过200亿英镑的经济损失,并且直接让这个庞大的帝国走向末路。

虽然签订了合约,但之后高达150亿英镑的赔款,同样让整个帝国政府头疼。

在这份赔款被废除或者完全偿还之前,奥匈帝国不可能在其他国家面前抬起头来。

150亿英镑足以支撑英国一年战争所需,或者支撑澳大拉西亚一百年的战争花费。

再加上割让出去的土地,以及种种不平等条款,还有即将遭受拆迁的各大工厂等等,奥匈帝国在战后能不能维持列强地位都是一个问题。

至少没受战争影响的岛国,对于列强的地位可谓是眼馋的很。欧洲还有传统国家西班牙,以及在这次战争中吃了不少肉的塞尔维亚等等。

特别是塞尔维亚,本来就和奥匈帝国的关系不好,还吞并了奥匈帝国之前占领的波斯尼亚。

要知道,萨拉热窝事件正是发生在波斯尼亚,也直接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如今这片土地回到了塞尔维亚的统治,相信奥匈帝国不会甘心,也相信土地更加庞大的塞维亚不会甘心只作为一个地区强国。

匈牙利的独立要求,国内战争的创伤,高额的赔款,邻国(意大利,俄国,塞尔维亚)的觊觎,这是战后奥匈帝国首先要解决的事情。

除此之外,抛弃德国人独自求和的奥匈帝国势必也会遭到德国人的摈弃,这对于长久以来坚持对德同盟的奥匈帝国是一个不小的外交挑战。

对于战后的奥匈帝国来说,到底是作为一个中立国家,还是重新寻找可靠的盟友,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今天就4200字这一更,歇一歇,明天两更。

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