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八章 十年协议将到期(2/2)

吴渊便顺着话题问道:“李代表,听说当年入世时签的中美电影合作条约,要更改了?”

“老美那边对之前谈判成果有些不太满意了?”

早在1994年8月,上头就下发文件,明确提到进口10部“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表现当代电影成就”的影片。

当然,10部只是约数,实际操作中可以灵活掌握。

但什么是能表现“当代电影成就”的电影呢?

显然,那主要就是美国的好来坞大片了。

一来,美国大片能够给各方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

二来,当年的引进片确实打开了华夏观众的眼界。

应该承认,华夏电影市场走向繁荣,美国大片带来的“刺激”功不可没。

当年的《泰坦尼克号》还有《木乃伊》等影片就是在这个政策下被引进的,在国内也是取得了轰动的票房和讨论度,开拓了国内观众的视野。

后来,2001年的时候,华夏入世了,签了一系列的协议,其中就有一项协议承诺。

在不损害华夏电影管理法规的一致性情况下,自加入时起,华夏将允许以分账形式进口电影用于影院放映,此类进口的数量应为每年20部。

这每年20部的额度是一部都不能少的。

当然,依旧大部分都是好来坞电影,偶尔一两部才会是欧洲或者日韩的电影。

不过,这些协议指的是“以分账形式进入国内”的电影,一口价买断的批片是不算在内的。

所以实际上每年内地上映的外国电影,数量是远远超过20部的,只是其中只有20部能走分账,其他电影一般都是低价买断。

以前国内的票房市场不大,一年能有20部好来坞电影走分账渠道引进国内,已经能赚走很大一部分国内的票房市场了,所以当时签下这个协议的时候,老美那边是很满意的。

但是世事易变,十年时间过去,国内电影市场翻了好几倍,一年只引进20部分账电影,让好来坞在内地损失了很多市场。

很多好来坞大片,都因为没有分账电影额度了,要嘛选择贱卖走批片路线,要嘛就直接放弃内地市场,不在内地上映。

批片的价格多便宜啊,中影和上影一般只花几万美元,最多几十万美元就买断了,这堪称白菜价的价格,好来坞A级制作以上的电影,都不会乐意的。

眼瞅着当年入世签的协议已经到10年协议期了,现在不管是国内还是好来坞那边,都在传要重新签补充协议的消息呢,至少要华夏内地每年多增加20部分账引进电影。

所以吴渊也和这位中影的代表聊起了这件事。

“这事我们说了不算的。”这位李代表摇了摇头,说道:“得上面出面,和美方那边谈。”

“而且好像还要组建一个代表团去和美方谈。”

“像吴导你这种在中美两地都享誉盛名的大导演,应该也会成为代表团的一员,去谈这个关乎到两国未来十年电影市场合作的事情。”

“到时候韩董肯定也会去的。”(本章完)